《周易》:价值意义

2023-05-07 10: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易》:价值意义》,欢迎阅读!
周易,意义,价值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 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 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 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 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 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 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 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 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 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 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 《易经》 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 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享有最崇咼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 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 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 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 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 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 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 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 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 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 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 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 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 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 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 尽管如此,《易经》里仍 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论语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 过矣。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 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学《周易》 贵在能知几,机者念头起动


几微之间,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学 《周易》可以趋吉避凶,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使灾祸有 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让灭祸消弭于无形,自然能趋 吉避凶,远离大灾大祸。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可以进一步学形 而上之道。

无大过的大过指的是什么?就普通人而言,不是有心犯罪, 而是误犯,例如过失、损人等。若就修道的人而言,凡是心不在 道,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 恨的事,就是大过。

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 者是天生圣人,圣人方能无过。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 之道,既是修养学习来的,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学周易穷 理研几,在心念几微处用功,一生不好的念头,便立即制止,不 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现于行为,故无大过。在易系辞下传, 子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 俟终日。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在念 头处观察。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系辞下传,子 曰:颜氏之子, 其殆庶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 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就属颜渊学, 他有知几的功夫,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一有过即时制止,所以 能不迁怒、不二过。

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常人一举一 动多有犯过。若学着观察念头,恶念一生即予制止,久而久之, 可以少犯大过。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曲礼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 食、衣、住、行,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若一举一动不违背 曲礼,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

《易经》 是中国哲学的根源, 是伏羲氏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取诸身,远取诸物,长期观察的结果。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 背后的隐约轨则,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由此而 生两仪, 两仪再变生四象, 四象演化为八卦。 再经周文王、 周公、 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后人可 以一登堂奥, 一窥天地之妙。 们只要依 *玩占观象, 从中温故知

新,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 掌握心念行为, 自可趋吉复归于礼, 避凶,克念作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0abcf8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