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022-03-19 23:0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点,选修,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影响因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练习1:锌和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醋酸钠固体,反应速率加快 B. 加入硫酸氢钠固体,反应速率加快 C. 加入水,产生氢气的体积减小 D. 加入少量硫酸铜,产生的氢气量不变

练习2: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

3C(g)nD(g),开始时A4 molB6 mol5 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

量为3 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0.2 mol·L1·min

1 计算:

(1)5 mi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v(A)5 mol·L

1·min

1

v(B)6 mol·L1·min1 v(C)4.5 mol·L1·min

1

v(D)8 mol·L1·min1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pC(g)+qD(g)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成分的含量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V()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V()

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V(A):V(B):V(C):V(D)=m:n:p:qV()不一定等于V()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不一定平衡

V()

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压强

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Mr一定时,只有当m+np+q 平衡 Mr一定时,但m+n=p+q

不一定平衡

Mr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平衡 变)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练习1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AX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Bc(X)c(Y)c(Z)211

C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同一时间内消耗2n mol X的同时生成n mol Z 练习2 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v(A2)v(AB)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的计量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的计量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是通过改变体积来实现的

3)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相等,压强的改变对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练习1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

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其中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练习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Da>b 3、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

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4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ΔH<0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加入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一定最低

5 T ℃时,ABC三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

T1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C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4 mol·L1

A0.4 mol·L1

B0.2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浓度也为0.4 mol·L

1

D(t110) 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 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固态和纯液体除外)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c浓度积)

Qc 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 = 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Qc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练习1.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 + CO(g)==Fe(s) + CO2(g) H < 0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2) 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_(增大,减少或不变) (3)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

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_____v(>,<,=) 练习2: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

Cu(s)

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cCO2·cCu

1cCO·cCuO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K1

K2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练习3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1 mol H2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在830 ℃下达到平衡,则CO2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Ec(CO2c(H2)c(CO)·c(H2O)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焓判据、熵判据可知,放热反应和熵增的反应都是自发的 B. 一氧化碳燃烧生产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C. 4Na+O2=2Na2O是一个自发的熵减的反应,则此反应的ΔH0 D. 某反应熵是增加的,焓也是增加的,则此反应就一定是非自发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38d8f8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