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骆宾王是谁

2022-11-05 17: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上骆宾王是谁》,欢迎阅读!
历史,骆宾,王是谁

历史上骆宾王是谁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而《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其是公元640年出生,逝世日期不祥。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公元前678年,骆宾王刚荣升侍御史不久,因为性情耿直,在上书议事时触犯了武则天,随后又遭到了小人污蔑,以贪污和忤逆罪被判入狱,《在狱咏蝉》便是这次牢狱之中创作的。《在狱咏蝉》有两部分组成,简短精美的骈文作的序和五律诗。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讲述了骆宾王作这首诗的起因,综合的叙述了蝉,借之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为自己平冤的期望,为下面的主体诗文做好了铺垫。

序文中,骆宾王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期望。在听到蝉鸣心中产生了悲伤之感,用反问的语气将蝉与他自己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随后便开始综合性的叙述了蝉,包括蝉的形态,蝉的习性以及蝉有哪些美德,虽实在介绍蝉,但骆宾王将蝉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蝉寓己,达到了一种人蝉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铺垫,在五律诗中,便将蝉与自我融合的更加彻底,使得骆宾王想要表达的感情与期望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从开始用蝉鸣来勾起了思乡之情,一个人在异乡,在狱中,对于家乡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着一蝉一人的并排描述,让人与蝉结合在了一起,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身陷囹圄、一事无成的凄惨感情。然后不提蝉,不提人,将自己与蝉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首诗情感细腻深邃,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骆宾王深厚的功力。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人们对于骆宾王这位伟大的诗人耳熟能详,大多都是因为他那首家喻户晓的“咏鹅”,很多人正是因为他的这首诗,而称他“神童”。其实并不足为奇,因为这首诗的创作时在骆宾王7岁的时候。

据说,骆宾王家附近有一个池塘,每到春天柳条拂面,柳树的倒影在水面上熠熠生辉,鹅群在睡眠上格外惬意,景色引发人无限的遐想。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因为有一天骆宾王家中有客人来访,客人听闻骆宾王的才能想故意设一道难题给他,借用这个池塘给他出了一题,结果年少的他并没有怯场,思索了一会儿便作出了这首《咏鹅》。


这首诗无非是一首佳作,诗中动静结合,颜色的对比和线条的勾勒,引发人无限的遐想,鹅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心生向往。第一句的三个“鹅”,循环往复突出了对鹅的喜爱,而第二句式写鹅的声音,句中的“曲”字把鹅仰天嘎嘎的叫声十分深动的描绘出来。特别是最后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对偶句,“浮”字写出了鹅在水面上悠然自得静止的状态,而“拨”字则写出了鹅脚掌波动水面嬉戏游泳的状态,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且动静结合,仿佛身临其境。

《咏鹅》无非是骆宾王最著名的诗之一,诗中动与静的结合,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巧妙结合给诗增添了许多色彩,完美呈现出了鹅的美妙身姿和形态。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690e5e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