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2022-08-18 05: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译文,古诗,石灰,赏析,原文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许多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许多。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仅仅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阅读: 于谦诗歌成就

《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荒村》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平阳道中》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暮春遇雨》暖风吹雨浥轻尘,满地飞花断送春。莫上高楼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入京》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石灰吟》


(版本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版本2)课文版北师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落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北风吹》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望雨》赤日行空暑气浮,炎风簸土几时休?云霓久渴斯民望,廊庙当分圣主忧。旱魃剿除消暑气,神龙鼓舞起灵湫。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入塞》将军归来气如虎,十万貔貅争鼓舞。凯歌驰入玉门关,邑屋参差认乡土。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喜极成悲还惰泪,共言此会是更生。将军令严不得住,羽书催入京城去。朝廷受赏欲还家,父子夫妻保相聚。人生从军可奈何,岁岁防边辛苦多。不须更奏胡加曲,请君听我入塞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d33ba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2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