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翻译赏析

2022-04-22 14:19: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古诗,赏析,翻译,何碧

古诗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这首词现作者失意的情怀。“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春”两句,作者巧用典故,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这一比兴手法的使用,把作者满腔的喜爱之情和盘托出。然后用倒叙手法,描写了武陵溪的美好景致。这里有淙淙的流水,有盛开的桃花,还有那婉转悦耳的黄鹂鸟的鸣叫,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可爱,那么令人忘情。然而作者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而是要“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一吐心中浩然之气,让它化作七彩虹霓。要在理想国度寻,言外之意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寻,从而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祗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采用比喻和象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厌倦而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下片书写自己孤芳自赏、不同凡响的思想。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等不同凡响的物象来表现高洁的志向,又用“谪仙何处”来表现他在现实中不为人知的苦闷情怀。“我为灵芝仙草”两句再次表明自己的真意,自己要探索的不是足以

1


值得炫耀的功名利禄而是那舒心怡情的心境,因此也就无需再“长啸”了。结尾处重回现实表达出独处无友、惟明月相随的孤寂心情。 这首词综合运用了比兴、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他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和不愿媚世求荣、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

---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e3dfa6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