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俗语谚语

2022-07-28 21: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方的俗语谚语》,欢迎阅读!
中西方,谚语,俗语



中西方的俗语谚语



吴江校区 英语 陈微娜

一、 摘要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西方各国都将教育看作振国兴邦的重要因素,着力发展现代教育推动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教育的改革创新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一系列环节的改革创新。其中教育内容尤为重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使我国的诗词歌赋都非常的优美,富有想象力。但是,西方的文化讲究简单,朴实而且客观,这使得中西方文化出现冲突。

关键词:教育 创新 文化冲突

文化是复杂的,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一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不仅涉及到文化的内涵也包括文化概念的外延——民族的历史、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宗教和习俗等。”英汉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地理条件等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存环境的差异

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谚语的表达方式也因地制宜。在西方,航海是经商,通行的方式之一,而在中国,很少有形容海洋和船的。

例如,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的水手。)

It is hard sailing where there is no wind.(无风难使帆。)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

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 out of it. (有了大海,还怕没鱼。)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在汉语谚语中有很多是以农业为题材的。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仰面求天,不如扑面求土。 (二) 风俗习惯的差异

1 中西方因为饮食文化的不同,因而,用食物来比喻的种类也不同。例如,

中国谚语“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是用来描写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或想法的不同认识。这种表达在中国人的眼里是非常生动的,因为在中国“萝卜”和“青菜”是两种非常普遍的蔬菜。们应用在谚语中时代表人们的不同口味或想法。然而,在英国人眼中,这两种物体并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当他们要表达这种意思的时候,他们用的是另外两个不同的物体“苹果”和“洋葱”。“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some like apples and some like onions.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人喜欢苹果有人喜欢洋葱)在英国“苹果”和“洋葱”才是最普遍的食物,对它们的不同选择代表着人们不同的口味和选择。

2 中西方的俗语谚语中应用动物也各不相同,例如,There is a butterfly in my stomach . 西方人用肚子里有蝴蝶来形容紧张,而中国则用小鹿来夸张的描写。这就是中西方人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西方人讲究实际,而中国人喜欢幻想,例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同样的,应用动物来形容人也是各不相同。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而


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看成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常表褒义。如:A live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 (死狮不如活狗。)Every dog has his day. (狗有得意日,人有得意时。)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我,爱我的狗。)

3再来说说“猪”和“驴”吧!虽然猪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但在中国人眼里,猪是笨头笨脑的而且又贪吃,所以经常用“肥猪”或者“笨猪”来骂人,而在英语国家则是用“驴”来表达这个意思。如:“as stupid as a donkey ”(笨得像头驴) (三)宗教信仰差异

宗教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信仰佛教、儒教,直到儒、佛、道三教合一。英国人和英语国家人民信奉基督教。

1)古代中国佛教、道教较为盛行。全国各地的寺庙、道观比比皆是,因此相关的谚语就会非常的丰富多彩。如:不看僧面看佛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2英语的民族是一个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民族。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相关的谚语如: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四)历史背景差异

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其间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或是有特定的历史社会意义的事件。一旦进入语言体系中并被赋予固定的意思,广为流传开来后便成为谚语的素材,因而谚语是具有独特民族渊源和历史积淀的。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皇帝独裁了一朝又一朝,当官的历来说了算,受恐吓受欺压的只能是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更深受歧视,所以在语言中出现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女子无才便是德;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相对来讲,英国的封建历史较为短暂,君、臣、民的关系不像古代中国的“三纲五常”那样绝对清晰,根深蒂固。相反,英语国家受资本主义和宗教信仰中的自由、平等思维的影响,人们追求的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如:A king without learning is but a crowned ass.(无知的皇)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因此,这就需要英语老师们在授业解惑时,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授予学生,让学生能够将中文和英文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很有利于学生学好第二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fe87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