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前焦虑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和干预手段

2022-05-18 20:1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三学生考前焦虑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和干预手段》,欢迎阅读!
心理问题,考前,干预,焦虑,高三

高三学生考前焦虑心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和干预手段

摘要:目前在中学校园里学生考前焦虑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学生提及考试或者即将面对考试时都会在精神层面受到极大的刺激,由此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考前焦虑的现象,但是焦虑心理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缓解高三学生的考前焦虑,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考前焦虑;高三学生;应对策略;干预手段

引言: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高三学生的考前焦虑问题愈发严重。有将近20%的学生在日常考试中会出现考前焦虑的现象,在高考临近的时候,考前焦虑的学生数量会大幅度提升,大概有35%的学生会出现考前焦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出现考前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无疑是来自升学的压力,高三阶段是高考的冲刺阶段,这个时期学业繁重,考试频率非常高,周考、月考等考试持续不断,伴随着考试,接踵而来的就是成绩排名,这无疑加大了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堆积,学生出现偏执心理和偏执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严重的学生还可能离家出走,由此可见考前焦虑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那么就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来缓解考试焦虑所带来的问题。根据学习状态的不同,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秀生,并且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一、后进生的考前焦虑现象

后进生是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等偏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对考试提不起兴趣,对自身前途也持悲观态度,缺乏学习目标和行动力。但是其中也会存在少数学生依旧对考试抱有希望,却一次次被现实打败,伴随着考试的临近,这些后进生逐渐的被无望感所包围,生成消极、空虚的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放弃希望,不再对学习抱有期待。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在认识上帮助他们,引导学生减少对自身的消极评价,并且逐渐将消极评价转化为积极评价。由于后进生常常会全盘否定自身在学习上的价值,他们会因为没理解部分章节知识点而草率得出结论,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该科目,然后就会因为自己一两门科目学不好,得出自己考不上大学的结论。由于对考试不再满怀期待,学生对未来甚至自己整个人生都缺乏憧憬。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因为态度的变化造成的,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改变后进生的态度,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中等生的考前焦虑现象

中等生是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或偏上的学生。对于考前焦虑来说,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最容易产生和程度最为严重的,所以极易造成在考试时发挥不理想。由于中等生普遍对考试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又由于现实中的考试成绩总是起伏不定而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忧虑。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内心信心不足,恐惧和忧虑越来越严重,精神越来越紧张,甚至严重时还会无法控制。在进行考试时,这些学生内心慌乱,极易出现考试失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这些中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第一,矫正考试认知。为了缓解考试焦虑程度对学生提出一套认知矫正程序。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清理考试所担忧的状况,用笔按照顺序记录下清单。其次,学会正确进行认识和自我评价。情绪的产生源于认识,所以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能力,仔细分析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排除其中不合理的忧虑。最后,寻找缓解忧虑的正确方法。在排除掉不合理的担忧之后,学生很可能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所


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七个小时。在做练习题时,要注意把握练习量,在考试临近的时候不要特意去做难题和怪题,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基本知识和梳理教材体系上。学习要有度,所以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来放松身心,对于考试焦虑严重的学生,还可以在考前进行短暂郊游。第二,学生要学会进行正向的自我暗示,就是进行自我教导。考前焦虑严重的学生往往会采取批判性的自我教导。比如一个处于成绩中游的学生,经常会自我诋毁,自己不聪明智商不够考试一定考不好等等。最后,对于考试焦虑严重的学生,除了教师指引学生之外,还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注意关注孩子的身心状况,不给孩子增加压力。 三、优等生的考前焦虑

优等生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在考试上有一定信心,大部分不会出现心理焦虑的问题。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少数学生考前心情焦躁,在主观上缺乏对考试重要性和难度的认知,人为制造紧张氛围,引起心理上的自我折磨。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心理辅导:首先,教师在考试之前提高对部分学生的要求,消除学生的焦躁心理。其次,教授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对措施,提前对学生做出预警。最后,面对自我制造紧张气氛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肌肉训练法来放松生理上的紧张情绪,使身体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平衡。除此之外,对于少数有焦虑型人格障碍的学生,还需要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学生表现情况,教师在正确了解考前焦虑的条件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让学生缓解过度的焦虑,调整好考试心态,积极进行高考的复习工作,确保以最好的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凌强.基于健康促进的适时心理干预——高三学生考前情绪辅导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4):28-30.

[2]袁景颖.走出焦虑 笑迎高考——高三学生考前焦虑心理辅导案例研究[J].辽宁教育,2018(10):33-35.

[3]李志猛,韩利梅,裴双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高三学生考前焦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06):936-937.

[4]李志猛,秦颖,董薇.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2):205-2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21bc46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