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经典故事五篇-爱国故事精选

2022-03-25 19:4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著名爱国经典故事五篇-爱国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
爱国,故事,著名,精选,经典

著名爱国经典故事五篇-爱国故事精选

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你学会爱国了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爱国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爱国故事119163月中旬,年轻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经过两天激战,17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攻克丰都后,刘伯承带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舞着指挥刀,向着敌人冲锋。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陽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德国大夫为了缩短他的痛楚时间,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细致地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刘伯承摘眼不打麻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爱国故事2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五千年的历史潮流。189835日,一代的开国元勋应运而生,周恩来正传承了这历史的发展,以读书爱国,爱国读书为宗旨。当12岁的周恩来斩钉截铁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时,周恩来与书香、与爱国便开始了不解情缘。1910年春天,十二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振兴中华为目标。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每天,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于是,他带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在政治生涯中,他也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读书,就要以紧跟时代为要求。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周恩来认为如果只是东一点,西一点,这叫作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算不得学问。周恩来提出:读书宁精勿杂,宁专勿多。读书,就要以求精不求多为原则。1919年留学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后来,在文化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这些正是那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在为他日后投身爱国运动、吸收进步思想打下可基奠!读书,就要以贡献祖国为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日理万机,但周恩来一直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发扬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刻苦读书精神,要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并用于实践。在他生命的最后587天,谈话227次,会见外宾56次,开会32次,而他几乎天天看书,依旧如


邓小平所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读书,就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履践。周恩来总理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用一生实践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我们也像周总理一样,发出为中华之昌盛而读书的青春誓言,开启别样的书香缘与爱国情!爱国故事3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陰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6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故事4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大会。在大会上,他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新华夏海的诞生》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轰动了欧洲。大会结束后,他夫妇俩来到英国南部养病。然而,他们的心却时刻挂念着动荡的祖国。他参加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年会,发表演说:我虽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随后,他办理了回国的签证,预订了船票。国民党驻英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夫妇,掏出一张5千美金的支票说:请你向全世界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政协给你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夫妇严厉斥责道:难道我们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来收买吗?我们要回国,不要你们的美金!”19504月,几经周折,李四光夫妇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爱国故事5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著名爱国经典故事五篇相关文章:简短经典爱国故事五篇-爱国励志故事 经典爱国故事五篇-历史名人爱国故事大全精选 历史名人经典爱国故事五篇 名人经典爱国故事大全精选五篇 名人爱国故事精选五篇-爱国经典故事 名人爱国经典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名人爱国故事五篇-经典爱国故事 爱国励志故事五篇-经典爱国故事 爱国故事精选五-名人爱国故事 经典名人爱国励志故事精选五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2e9d44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