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史湘云人物形象和命运浅析

2023-05-30 15:0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中史湘云人物形象和命运浅析》,欢迎阅读!
湘云,红楼梦,浅析,命运,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红楼梦》中史湘云人物形象和命运浅析

作者:张宜平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1

内容摘要: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虽然有着凄凉的身世,却能乐观对待生活,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本文首先介绍了史湘云的身世,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描述她的性格,最后揭露了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史湘云也逃不出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史湘云 身世 性格 命运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天真烂漫、富有才情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得到了历代读者和论者的普遍赞赏。史湘云虽然幼年就失去父母,在叔婶跟前长大,但是她的性格却有男儿的豪气,而且娇憨纯真,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她的出场总给人们带来欢乐,但是最终却逃不过悲剧的命运。《红楼梦》中对湘云的判词是这样描写的: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的身世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贾府的老祖宗史太君的孙侄女。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叔婶生活。而史家已经显露出败落的势头,叔叔、婶婶显然又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家道中落,自然不免夜夜做活到三更,且不得有任何抱怨。,每次来到大观园都是史湘云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候的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当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由此可见在家过地很不痛快。 .史湘云的性格

虽然遭遇不幸的命运,但史湘云总是以乐观、旷达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用笑声来驱逐阴霾。史湘云一出场,就是大说大笑地,和众女儿很不一样。她是大观园中笑得最多也最有特色的一位少女。在宴请刘姥姥的饭桌上,她曾笑得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芦雪庵联句时,她先是笑弯了腰,接着是伏着,已笑软了,最后干脆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她就像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难怪宝玉会说:诗社里要少了她,还有什么意思?缺了她一个就觉闷得慌,催促贾母快将其接来。她不像林黛玉那样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用叹息和眼泪来折磨自己,她热爱生活,珍重生活中一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她在菊影诗中写道: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她用暗香比喻菊影,也泛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她是那样认真地寻觅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珍惜和看重它们。

湘云心直口快,极爱说话,对人对事都很热情。有一次看戏时,凤姐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我知道,像林姐姐。这说明她心无城府,有话就直说从不避讳。香菱要学诗,不敢打扰宝钗,就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湘云却不以为意。香菱求她教自己,湘云就热心教导,非常乐于助人。

史湘云行为自然洒脱,豪爽率真,具有独特的男儿气概。警幻仙曲对湘云的形容是英豪阔大宽宏量霁月光风耀玉堂。第二十二回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一弯雪白的膀子摞在被外,上面明显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通过两人的睡态描写,将黛玉的严谨细密与湘云的自然率性做了鲜明的对比。湘云还好着男装,文中有两处描写。第三十一回,宝钗说她旧年三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还说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第四十九回,写湘云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她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穿上男装让湘云感觉轻松自在,没有束缚感,更显简断爽利

最可贵的是湘云的内心善良且真诚,她没有门第观念,能够平等待人。第三十一回中,她亲自带给袭人几个丫鬟绛纹戒指,与先前叫人送来给大观园姑娘们的一样。第三十八回中,湘云宴请贾府中女眷吃螃蟹,不忘叫人给赵姨娘装满两盆子送去,且一并摆了两桌让太太、少奶奶房里的丫鬟们坐下慢品,等夫人们走后,又摆了一桌请姑娘们房里的丫鬟,并让一旁伺候的婆子、小丫头们都坐了尽兴吃喝。第三十二回中袭人开玩笑说她拿小姐款儿湘云急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么着,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先瞧瞧你。你不信,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哪一回不想念你几句?袭人因笑道:说玩话儿,你又认真了。还是这么性儿急。’”袭人以前是贾母屋里的丫头,服侍过湘云。湘云从不因自己是主子小姐,而对奴才丫头另眼看待。虽为名门闺秀,却没有一点架子,这是大观园里面众小姐们比不上的。

.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

虽然湘云的本性开朗豁达,但同样受到了当时社会气氛影响。那个时代充斥着悲剧意识,人们被感伤主义情绪包围,任何物质的优厚,都不能激发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林黛玉就是这种悲剧意识和感伤主义的典型代表。

而乐观知命的湘云到了吟诗寄慨时,也常会表现出与黛玉相同的心态和情愫。海棠诗会是大观园第一次吟诗活动,也是贾府烈火烹油的红火日子,史湘云却在和韵二首中吟出这样的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句: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自是霜娥偏耐冷,非关倩女已离魂。秋阶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潇洒脱俗的史湘云到了落笔的时候也不能摆脱这种时代气氛的濡染。到了贾府与四大家族相继败落的时候,史湘云的悲剧意识和感伤情绪也在加重。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这一回中,湘云脱口吟出寒塘渡鹤影的佳句,黛玉经过思索后对出了冷月葬诗魂的绝唱。突然闪出的妙玉评道:好诗,好诗!果然太过悲凉了,不必再往下做。若底下只这样下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弄的堆砌牵强。这两句就像是湘云、黛玉用生命体验对凄凉身世的哀吟。这与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英豪阔大宽宏霁月光风耀玉堂相距又何止霄壤!乐而知命的湘云可以忘掉家庭的悲剧给她带来的忧伤,却摆脱不掉时代氛围的挤压。

第五回中对湘云的命运进行描述的《乐中悲》写道: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对湘云的不幸身世抱以深深同情,对她乐观豁达、心无杂念的性情大为赞赏,对她悲凉无奈的终局满怀惋惜之情。史湘云嫁了一个才貌仙郎,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但是却好景不长。在湘云为贾母送殡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于是更加悲痛,直哭了半夜。最后史湘云早早成了一位孀居的女子,饮下封建礼教为她准备好的那杯人生的苦酒,度过有如李纨一样的凄凉一生。

《红楼梦》中把史湘云那单纯而又丰富、乐观而又有愁苦、豪爽而又多情、既有须眉豪气又具有女性妩媚的性格特色,独擅风韵刻划了出来,赢得了世世代代读者的由衷喜爱。像史湘云这样一个旺盛而又美丽的生命,最终也没有例外的遭到毁灭,揭示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历史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题材作品,离不开曹雪芹对女性的真挚理解与同情,正因此才能成为千古名著,给历代读者留下无数感动与启示。 【参考文献】

[1]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俞平伯.红楼梦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丁维忠.红楼梦佚[M].京华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3c30c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