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随笔:小学数学图形认识与培养学生量感

2023-01-12 02:3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教学随笔:小学数学图形认识与培养学生量感》,欢迎阅读!
图形,随笔,培养,认识,数学

教师教学随笔:小学数学图形认识与培养学生量感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突出“空间与图形”学问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同学的生活阅历有机的融合,注意同学经受观看、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培育同学思维力量,真正表达“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本文通过教学个案,突出显现了在课堂教学上应多给同学思索的空间,开拓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提高同学主动思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力量,更好地熟悉和理解人类生存的空间,进展同学的形象思维。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培育的是同学的空间观念,学校生在学习几何时,老师常常会让同学预备一些学具,让同学自己拼各种不同的图形,这样可以使他们很简单的'在自己动手过程中理解各图形的构造、原理及意义等等。就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原理时,老师先是让同学从五根小棒中任意抓三根围一围,让同学直观感知到有些是可以围成的,有些是围不成的,同时使同学产生一种空间直觉,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小于最长边是围不成的,当两条较短的边合起来大于最长边是可以围成的;然后又让同学边围边有序地记录每根小棒的长度,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分类;最终让同学在空间直觉引领下形成的三边关系几何模型和基于数据查找三边关系的代数模型这两者的互相作用中抽象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的案例可以体会出,要想让同学能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实质,就要使同学能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知道几何图形的理解与



1


把握,只有在操作与实际活动的探究中去进行建构,才能让同学能体会到空间既要有活动,也需要有思索,也才能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和思索问题的力量。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484648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