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的成都书写及其文化启示

2022-04-25 00:3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蒋蓝的成都书写及其文化启示》,欢迎阅读!
成都,书写,启示,及其,文化

蒋蓝的成都书写及其文化启示

作者:兰爽

来源:《新阅读》2021年第11

近年来,聚焦城市历史、文化的传记式书写蔚然成风,俨然成为图书出版领域的一道新风景。仅在2019年和2020年,著名作家叶兆言、邱华栋就相继推出了《南京传》与《北京传》为城市画像。久居成都的散文名家和先锋诗人蒋蓝也持续扩充着他对成都的书写。自2017起,蒋蓝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蜀人记》,新书《成都传》也即将付梓。在城市书写热潮中,蒋蓝以守望西南最重要城市的姿态显得独具一格。他细致描摹成都风物在新时代的,从过往与现今的对观中凸显成都的城市个性,力图增进人们对成都的文化认同。 成都风物的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纵深发展,全球性城市及大规模城市群的建设给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改观,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不例外。蒋蓝的《科甲巷传奇》展示正科甲巷从遍布凌乱的民房到新修整洁建筑的变化,《在龙泉山的丛林》记叙龙泉山一带生态系统逐渐修复、改善、提升的改变,《今有蜀绣惊海内》描写蜀绣在成都市内的生产情况,及其热度从国外扩散回国内的态势。但在城市空间格局焕然一新之际,蒋蓝也凭吊似的感慨:薛涛衣冠冢在建设大潮中被彻底填平,墓地的石碑、土包、官司草都荡然无存(《关于薛涛墓地》),春熙路上的书店原本承载了特别的历史和传说,在街道改造后仅剩下偏僻小巷里的遗留店铺来证实曾经的意气风发(《龙池书肆的记忆》)。

成都的城市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变化颇多,但通过对当地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市区风景、餐饮文化的描摹,蒋蓝搜寻出了成都空间格局新变中的历史积淀之。《从宽窄到中道》描述宽巷子、窄巷子的住宅融北京四合院与成都穿斗式房屋为一体的建筑形制。在巷子里,四合院的方正严谨气质被浑圆随意的蜀地装饰与建筑格局中和,胡同也转换成蜀人亲和生活方式指引下的公共街道。新世纪以来,相关单位着力于转换与提升宽巷子、窄巷子的居住功能,又增加了茶铺和书吧式的文化展示区域。由此,蒋蓝观察到巷道于起居、茶味、书香中仍不减其记中和之为用的中道魅力,人们更能经此地通往成都的独特传说与历史文化。在《蜀地银杏轶事》一文中,蒋蓝讲述成都市政府自1983年以来对区县的银杏生态保护工作2010年银杏文化街区的建设工作给市区面貌带来的改观,他又注意到银杏风媒传粉的特性正好解释为成都一直以来包容与和谐的城市文化,也难怪银杏要被正式立为市树多处种植了。蒋蓝还以萧军阔别成都几十年仍对甜水面念念不忘的经历为例,细细叙说甜水面辣、甜、芝麻酱三味混合的奇妙口感,从而在对美食的描绘中展现出他对成都饮食的自豪情感。如今,甜水面化身为新的名片与招牌之担担面,传播尤远而风味一如往常,化作了成都地方生活与饮食文化的恒久闪光点(《地老天荒一寸心》)。


蒋蓝切身体会着成都城市格局与面貌在当下的改变,也捕捉到了在可见的变化之下,由于蜀脉悠悠三千载而常存的生活方式、文化象征、饮食风尚,即所谓隔山而立的文化概念无法处置它,隔江而望的文化风景无法软化它。現如今,是城市参与全球化进程后的必然表——部分城市为追求甚至走向了同质化,而成都,以它深蕴在变化下独具特色的倒加固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今昔对观下的成都新貌

在散文集天府广记三部曲(《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蜀人记》等作品中,蒋蓝一边杂采故实,书写成都风物历史,一边交织行走与采访的经验,采用人物传记的方式叙说蜀人传奇,并表述、审视成都历经变与常后的文化传承。

显而易见,蒋蓝有意采用了蕴含古意的笔记”“字眼来标识其著作,行文中则表现繁杂广博的书写旨趣以仿照城市书写的源流——笔记小说。笔记小说始于六朝,这类体例通常书写都市的繁华与热闹,记录小市民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寄托作者深沉的乡愁慨叹。蒋蓝的散文也经常以他对成都过往生活的描绘与追忆为内容,《科甲巷传奇》一文就叙述蒋蓝对科甲巷市场的怀念,蒋蓝历数其间的动物灯具、面具、刀具、响器等玩具,从孩童梦工厂试图返归童年在此地的美好生活。《龙池书肆的记忆》写春熙路上的龙池书肆从购书宝地到商业区的变迁,书市环境的描写、买书氛围的渲染、个人经历的怀想交融在蒋蓝的笔下,末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一声叹息则最让人怀想龙池书肆曾经的风采。

旧式的笔记小说体例加强了蒋蓝成都书写的怀旧情感表现,但当下的城市书写题材又反作用般地激活了笔记小说的活力,让笔记小说的旧形式与新题材相互融通。无论是写成都街区的古意还是地方手艺的传承,蒋蓝都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下、在都市发展的态势中观察与省思成都文化。如此蒋蓝就赋予了怀旧情绪一种现代性面貌,使自我的站位与立足点有了崭新意义。 《红灯照的精神动力学》一文对茶铺周遭陈旧环境与古朴氛围的描摹,令人似有梦回古代之感。但蒋蓝又迅速地把读者从此种感受中抽离出来,让人认知到这是在现代,成都及周边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证明了这一切。即便城市里有貌似古老的建筑,那也只是现代的仿制建筑,其内里精神依然是现代的。在更多篇章里,蒋蓝关注着人物命运与地方物事,将其由古入今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做展示与认知。他从骆耕野的装置艺术里推算出木元素及其精神在当前社会中的庞大能量(《木性精神与黑色意识》),从杨锦文做彩绳的手艺里看出绳编这种古老话语方式以纹样将现代人牵连在一起的奥妙(《命运如绳》),还从陈东林的木雕作品中认识到融传统与现代特性为一体的工艺品的美感何在(《以刀说话》)。

在对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情事状、风俗风貌进行刻画时,蒋蓝笔记小说般的勘察方式与城市书写题材的描写组合,本质上是在深度描摹与省察中将成都的过往与现今对观,在对观中呈现成都的整体面相。于是成都数千年时光所经历的事件与形成的景观,就汇合成蒋蓝观察之中的立体成都,具象地表现为当地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古典与崭新、厚重与灵巧。


蒋蓝成都书写之启示

蒋蓝的地方性写作绝非为了枚举成都风物,以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的名号来吸引读者的目光。他展现成都文化时的焦点关注,实际在促进人们对成都的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认同是在城市差异比较下对成都自身的认同,对城市文化个性的凸显。比之声名显赫的六朝古都南京及其历史风云,地处西南的成都较少成为时代的漩涡中心,即使蒋蓝书写政局动荡时刻的成都官僚与文人,其描述也能散发出平和平淡之气。比之邱华栋所写的居高声自远的北京,成都虽然也有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但在蒋蓝文中,成都地方性文化格调的呈现不只有庄严厚重的一面,更有蓬勃活泼的街头流行文化和青年文化的另一面。

蒋蓝成都书写所促进的文化认同还具有群体意义,因为他始终注重把握群体的生活记忆、展示群体的生活氛围。蒋蓝依据城市景观为人的生存经验谋篇布局,广泛记录了留存于地方风物中的集体记忆,他也塑造了平民、文人等当地居住者的群体形象,书写他们在成都各区县众声喧哗、多音复义、各得其所的悠然生活,如此发现工业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成都精神与地方文化。这启示城市书写者要凸显群体意识与认同空间的弥合关系,更让本地人心怀自信,让外地人增添热爱,才能在突出地方的品格、风采和文化个性的基础上达成文化认同。

在中华文化的地缘版图上,成都拥有自成系统的文化流脉和文化气象,它延展到整个巴蜀区域,也辐射到四面八方。蒋蓝通过对成都风物及其中文化意蕴的追溯,把成都的文化个性和地缘特征生动而简约地展示了出来。如果说蜀地文化于中华文化是富有滋味的代表,那成都文化无疑就是这辛辣滋味中盐一般的关键调味品。而蒋蓝成都书写的现实启示就在于他面向未来地诉说:成都将不仅是西南风光的绝佳观赏点,还会是拥有独特凝聚力的巴蜀灵魂之都和华夏文化的传奇之城。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4d33d5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