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火灾逃生自救演练预案

2022-05-23 19:3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火灾逃生自救演练预案》,欢迎阅读!
自救,逃生,演练,预案,火灾

班级火灾逃生自救演练预案



一、演练目的

让学生在地震、火灾等发生时具备相应的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应对措施和防护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组织领导

1、初一年级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工作小组。 顾问:顾亚平 长:王瑞军

副组长:代护军、宫传立

员:包新星及初一年级全体班主任

2、同时,启动学校总体应急预案各工作小组医务室、法制办,参与演练。 三、演练布置 1、演练时间:

20xx4xx日下午4∶00召开班主任“演练工作调度会”,集中讲解,再回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提出要求,430统一开始进行本次模拟训练。 2、演练区域:

初中部综合教学楼和操场。 3、演练程序:

1发出警报,有序撤离疏散。

430分,由演练指挥室学校监控室统一发出指令,参与演练的师生按指令顺序和要求组织行动。

初一年级先撤离教学楼,初二年级待初一年级撤离完毕后,再进行撤离。 初一年级疏散撤离的班级次序及路线为:


①第一遍哨声指令发出后,位于二层的1——10班全体学生迅速起立,并将凳子放置于桌子底下。各班由紧挨班门口的学生纵列为龙头,往里依次衔接。组成一路纵队,迅速撤出教室。

②1——4班从西楼梯下,7——10班从东楼梯下。

③西楼梯通道,13班先撤离,24班接13班后撤离。12班沿着楼梯西侧右侧扶栏杆下楼;34班沿着楼梯东侧左侧下楼。

④东楼梯通道,89班先撤离,710班接89班后撤离。87班沿着楼梯西侧右侧扶栏杆下楼;910班沿着楼梯东侧左侧扶栏杆下楼。 ⑤二层56班和三层11——xx班统一行动。

⑥第二遍哨声后,5611——xx班学生全体起立,并将凳子放置于桌子底下。各班由紧挨班门口的学生纵列为龙头,往里依次衔接。组成一路纵队,迅速撤出教室。 ⑦11——14班从西楼梯下,5615xx班从东楼梯下。 ⑧西楼梯通道,1113班先撤离,1214班接1113班后撤离。

⑨东楼梯通道:56班先撤离,15xx班接56班撤离。515班沿着东楼梯西侧右侧扶栏杆下楼;6xx班沿着楼梯东侧左侧下楼。 2集合地点

学校初中部操场。各班按照升旗仪式所在位置和队形整队集合,清点人数。 3由法制办张泽生书记点评训话。

4演练结束,各班有序上楼,班主任回班进行总结点评。 一、演习目的

通过模拟火场疏散和逃生演练,增强同学的消防安全意识,检验和提高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人员安全疏散工作的组织处置能力,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二、参演人员

20xx级全体本科学生、教官、参训学生工作干部及学工部、武装部、公安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参加。 演习程序

整个演习过程应借助新生军训平台,突出学生主体。


1、演习开始前20分钟,以连为单位组织新生进入演习现场,各连长、指导员要熟知本连人员的人数和位置。

2、模拟火情。当校区指挥下达演习开始并释放烟雾命令后,烟雾施放组选择适当楼层施放烟雾,模拟假设火场。

3、楼寓指挥用广播喇叭下达命令:“全体同学注意,现在 ╳ 号公寓宿舍着火,烟雾很大,请迅速按疏散方案撤离。现在开始撤离。”并拉响消防警报。

4、听到疏散命令后,各房间内同学迅速作好疏散准备,带好必要物品,用湿毛巾折叠捂住口鼻,在宿舍长带领下快速有序地按照规定路线低姿撤离;每层楼面对楼梯口的房间宿舍长,作为本楼层楼梯口的现场指挥,以最快速度站在楼梯口指挥各宿舍同学按照到达顺序快速组织疏散;下楼梯逃生的要求是应尽量靠右低姿撤离,以便为专职救火人员留出通道;公寓管理人员同时在大厅和通道口组织学生快速有序逃生。

5、安全疏散基本路线:宿舍内起火点——→楼梯——→安全出口——→楼外指定安全区域;一般情况下,每层楼都有两个楼梯,住左侧宿舍的同学从左楼梯疏散;住右侧宿舍同学从右侧楼梯疏散。

6、火场疏散逃生常用语:“大家不要慌乱,跟我来”“大家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从楼梯撤离”

7、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确保安全,迅速撤离;顾全大局,救助结合;就地取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或工具进行防护。当逃生通道被大火封堵后,要注意保护自己,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8、到达楼外事先指定的安全集结区域后,由室长整顿好队伍,迅速清点人数,向连长报告。

9、演习期间,要认真组织好演习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防止拥挤、踩踏、碰创、丢失物品等事故发生。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7f0bb6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