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2023-01-10 05:4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欢迎阅读!
谨慎,原则,会计,应用,分析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财务管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消极,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稳定的同时,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从而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标签:企业会计工作谨慎性原则作用应用过度谨慎提升措施

0 引言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中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资产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不多计资产或收,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成本和费用。運用谨慎性原则,可以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由此,许多人认为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实际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只是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之一。



1 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能有效地防止企业短期行为。以防止考核经营者的能力通常只看企业经济效益,避免造成某些企业经营者只顾当前效益而忽视企业长远利益,该摊的费用不摊、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等,导致成本不实,潜亏挂账,不良资产增加。按谨慎性原则要求进行资产计价,提足必要的准备基金,可以防止企业收入超分配,有效地遏制这种短期行为。



而且应用谨慎性原则能有效地实现市场经济对劳动资料的更新要求。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率政策、净残值、报废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资产磨损程度,以及无形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资产补偿不足,设备老化。按谨慎性原则要求加速提取折旧,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



应用谨慎性原则还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企业与外部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企业很多债权难以实现,造成事实上的损失。另外,企业积压的商品不仅其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而且会造成残损变质。若按谨慎性原则,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就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



最后,运用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坏账等潜在损失予以合理确认和反映,使会计报表等信息资料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企业




资金的来源渠道多元化、支出的复杂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既为企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遵循谨慎性原则,规避财务风,使企业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又一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处理财务事项时,必须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效益。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和效果,一是企业财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三是使财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可以抵消决策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决策管理者采取正确的决策



3 企业运用谨慎原则还要避免过度谨慎

企业会计核算客观上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于过度谨慎应加以限制,以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3.1 通过法律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各种准备金计提越多越好,而是应当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产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最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绝不允许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等。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对其加以限制,内容上应明确指出运用时的限制条件,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3.2 实行谨慎性原则应以当期财政能够负担为限。既然谨慎性原则能够使企业利润在数额上和期间上发生变化,企业利润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实行谨慎性原则应当以当期财政能够负担为限。如果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采用过度谨慎的方法,无限制地压低企业利润,就会使国家税收减少,甚至无税可收,所以实行谨慎性原则应以当期财政能够负担为限。



3.3 从经济业务所处环境和条件去分析考虑谨慎性原则。在西方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主导原则加以应用,就是说经济业务同时涉及谨慎性原则和其他有关原则,以前者为主。而我国则应从其所处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去分析,同时考虑客观性、可比性、一致性、谨慎性等原则的要求,在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认真考虑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4 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中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理论上的探讨也早已进行,但在实际应用上,直到1993的财务制度改革中才有限度地应用于《企业财务准则》中,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和固定资产折旧允许某些行业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财政部于20001229日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较多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2006年颁布的新财务准则体系中则较充分在运用了谨慎性原则[1]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规范体系中得到了体现,但鉴于我国财务的现状,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的财务准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关键因素。



4.1 缩小税收政策与财务政策的差异 为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在国家财政能力的许可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财务政策的差异,,各企业在财务制度范围内选择准备金的提取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财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



4.2 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有关部委及各省应完善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及信息报价系统,定期正常地向社会发布全国或全省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就像目前人民银行公布汇率那样,则使各企业对存货、投资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



4.3 谨慎性原则在操作中带有主观臆断性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应具有实体的控制性、计量的准确性、潜在的利益性等特点。



4.4 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方观随意性。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财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财务原则的冲突。同,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财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的运用。



结语: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使企业资产更有效,利润更真实,这需要会计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思颖《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度性》[J].现代企业.2005(9).

[2]辛爱云.《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13).

[3]邹琳.《如何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J].企业家天地.2009(3).

[4]李文节.《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a3e2dd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