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的风花雪月

2022-04-22 02: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战士们的风花雪月》,欢迎阅读!
风花雪月,战士

战士们的风花雪月

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文艺老兵阎肃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题记

正是,一将功高万骨枯,三军用命死何足,临泽城上残阳日,青史还翻血色无。又及,高台阵前杀声红,临泽城上残阳旧,三千西路三千骨,惊起白沙见白头。铁血之旅,壮志男儿他们从背井离乡的那一刻起,注定以血肉之躯,铮铮硬骨,如巍巍长城般日夜伫立边疆,守护着自己的国家。“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与他们无缘,然而,谁说战士们没有风花雪月?斑斑战甲诉说着他们不为人知的“风”“花”“雪”“月”……

“风”是铁马秋风,“雪”是楼船夜雪。“早岁那只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诗为陆游于孝宗淳熙十三年春所作,这时他退居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以六年,挂着一个空街在故乡蛰居。直到坐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指隆兴元年,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计划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兆河马,涉渭夜街枚”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嗟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岁月不尽,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可悲,可叹。满腹壮志却不得征战沙场,陆老先生自伤迟暮的心境可见一斑。战士之毫仿佛是相通的,方岳在纪念岳飞的诗词《次韵徐宰题岳王祠》中也提到:杀气犹缠岳字旗,秋风铁马已南归。如此看来,凛冽的秋风与金戈铁马是战将魂中亘古不变的记忆,而“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如一夜白头的夜雪,是在存在于战士铁骨之内,一缕柔弱的孤寂。

“花”是战地黄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老毛这首《采桑子〃重阳》真真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


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月”是边关冷月。“秦时明月汉时关”,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历史变换征战却未断。历朝历代的边关将士们,十年如一日地守着一轮明月,如同守着自己的国家。“八千里路云和月”边塞的明月也记载着战士八千里转战,昼夜兼程,追云逐月,前路正未可期。“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那些空有一腔热血,无报国之径的壮士们,之得对月兴叹,愿明月寄去他们的志向。边关冷月,天上的这轮皓洁之物,似乎早已看淡战争中的人情冷暖,就这么漠然地投射出一抹月光,投射在边防战士的心缘上,给予他们慰藉和希冀。

有人说,战士们是不幸的,他们生于忧患,也许还未看到战争的平息和家乡的繁荣,他们便已入土为尘;也有人说战士是幸运的,他们看淡生死,为理想,为匡扶正义战斗到最后一刻,即便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战场上的血雨腥风,无法得知战士们对自己生命的定义,但从他们笔下的“风”“花”“雪”“月”,能略知一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ad87995727a5e9846a61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