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2022-03-25 11:0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因材施教,因材施评》,欢迎阅读!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深受鲍扎体系影响的中国传统建筑教育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针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由培养单纯的建筑设计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需要对如何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想、制定培养计划、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力求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建立“可操作”“可控制”的设计教学体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阶段、分标准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论文对二十世纪至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建筑设计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教学思想之间的异同,归纳出当前国内外各种建筑设计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借助案例研究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不同教学思想影响下的教学实践中可借鉴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模式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在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实验性实践,从宏观的教学培养目标到微观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出量化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符合国内普通院校实际情况的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适应其自身发展特性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及评价体系策略。研究围绕建筑学的本体问题这一核心,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设计教学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框架,提出在教案设计时将“渐进式”与“脉冲式”两种教学过程有机结合,通过


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筑设计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设计研究能力。同时,基于认知理论与学习模式理论,结合建筑学专业特色引入并加以改进了科尔布的学习模式类型测试,对传统的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及评价时段进行了重新定位,建立了多元化的纵向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模式类型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设计思维、语言表达、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更为清晰、准确、有效的评价,最终达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评的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6f7727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