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的故事

2024-02-19 18:4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公山的故事》,欢迎阅读!
八公山,故事

八公山的故事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关于八公山的一些历史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八公山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八公山的故事篇一

在八公山与淮河相交的峡山口附近的洞穴石罅中,生长着只有八公山水域才有的稀有鱼种——回王鱼。这种鱼,其食用肉质和营养价值,都超过驰名的淮河鲤鱼,自古以来被列为“贡鱼”。

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求仙学道,有人将此鱼献给他,他食后觉得味美可口,就称之为“回黄”,并常在宴客时道此佳肴的精美,故当地人将此鱼称为“回王鱼”、“回黄鱼”和“淮王鱼”。

关于回王鱼,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黑龙潭里的龙宫里来了一群美丽无比的鱼精回王仙女,回王仙女们拜善良的老黑龙为父,在龙宫里过着安静的生活。有时轻歌曼舞,隔水相闻。有一天,黑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来了一群玩花鼓灯的,动听的锣鼓声传到了龙宫里,喜欢歌舞的回王仙女们听到后,一致要求老黑龙带它们一起去人间看灯。老黑龙无奈,只好变成一辆龙头马车,载着众仙女出了黑龙潭,原以为四下无人看见,没想到却被一位过河看灯的后生撞见了。后生抢先到了灯场,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人们。不大一会,龙头马车载着盛装美丽的仙女到来了,看灯和玩灯的人们立刻团团围过来,争相观看。老黑龙一看露出真相,慌忙带众仙女逃回了黑龙潭。但是被仙女的美貌迷住的人们哪里肯罢休,从此,便天天有人在此用网打捞回王仙女,仙女被捞出水便成了金黄色的回王鱼,成了人们的美味。老黑龙劝仙女们逃命,但众仙女又不忍离开老黑龙。从此,回王仙女们就躲在深水洞中不敢露面,但是,仍不免有人被捉出水去。所以,黑龙潭里时常能听到呜呜作响的声音,那是老黑龙在为失去的回王仙女哭泣呢。

回王鱼性情温和、孤僻,常常带着它的家族栖于水底层和岩洞、岸穴、石缝里。峡山口一带水下岸穴、岩洞较多,又兼弯道、湍流,


所以回王鱼集生在此地。每当淮河汛期,回王鱼便欢跃起来,有的逆水而上,可达河南;有的顺流而下,可达江苏。但是,它们生儿育女和长期栖息的地方,仍然还是在八公山水域中。

八公山的故事篇二

八公山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同八位被解职至此的朝野大臣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结果仙丹未得,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称之为“八公山豆腐”。此豆腐质嫩味美,无黄浆水味,名贯古今,久留盛名。 当地将此豆腐,配以笋片与虾子制成菜肴,并成为历代珍馔美味。淮南王刘安等,原意为炼丹结果炼成豆腐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孙中山先生钟意素食,尤喜食豆腐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豆腐菜肴也是在我国居众素之上,而且久吃不厌。

古代制作豆腐示意图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淮南王刘安与八公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

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033113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