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高贵——《文化苦旅—宁古塔》读后感_1000字.docx

2023-04-27 20:2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苦难中的高贵——《文化苦旅—宁古塔》读后感_1000字.docx》,欢迎阅读!
古塔,苦旅,读后感,苦难,高贵

苦难中的高贵——《文化苦旅宁古塔》读后感

有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能忍受苦难,然后绝处逢生;有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顺从苦难,然后自甘堕落。

读了余老先生的《文化苦旅》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宁古塔》这篇文章,本文给予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该如何面对苦难。我认为苦难来源于自身,对苦难越是顺从,你就越发难逃苦难的折磨,最终被它打败;看轻苦难,心怀不服输的态度,与它斗争,你就越能在其中成功。这便是苦难中的高贵。

回望历史可以看出,不同的人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同,人生最终也是不同的,当然,在苦难中脱颖而出的文人必然被世人所熟知。屈原、司马迁、曹雪芹的确受了不少苦,但是凭借意志,写出《离骚》《史记》《红楼梦》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短暂的痛苦,换来永世的不朽,相比而言那一点点的苦难是否是九牛一毛?

相反,除了那些臭名昭著的人物,有几个自甘堕落于苦难的人为人所知。比如奸臣秦桧,被金人所捕,为求一线生机,降服与金,降服不说,却又坑害他人。人生难免一死,倘若当时他慷慨赴死,可能还会名垂青史。为了躲避一时的苦难,为了多活那十几二十年换来几百年来人们的唾骂。

毕竟成功属于少数人,当然只有第一流人才才能忍受苦难。面对冤屈和灾害时,中国人的惯常心理逻辑便是忍耐。就如文章中所说:历来流离失所的灾民,有几个问清过台风形成的原因和山洪暴发的理由?算啦,低头干活吧,能这样就不错啦。往往,成功的秘籍就藏在这样的小细节中。只有敢于钻研的人才能成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说到苦难,想想中华民族的历程,也算是经过大起大落了吧。中


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回望古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当时的中国是何等的繁荣,是世界的中心。郑和下西洋,中国又是何等的威风。可是到了后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令人痛心疾首,不想面对的抗日战争。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也算不小了吧。好在我们中国人们不怕困难,不会服输,我们钻研我们探索,尽管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十分艰苦,碰到了公社化运动和文革,但是也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现在,虽说中国还没有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也成为了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前路漫长而又充满光明!

我最欣赏书中的一句话: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但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从人类的诞生到文明的出现,很显然文明是产生于野蛮之中,但文明出现了,就不能再容许野蛮的发展,因为只有文明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确给中国带来沉重的打击,但也让中国从自大中醒来,即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假想一下,外国人如若没有狠狠的打击中国,我们是不是依然沉浸在夜郎自大之中。换而言之,你能希望抗日战争再来一次吗?显然不会。

苦难不总是坏的,而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082a5d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