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韩愈)(5)原文

2022-08-01 20:0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说(韩愈)(5)原文》,欢迎阅读!
韩愈,原文

师说(韩愈)(5)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评析:劈头提出 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 传道受业解惑 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 之学者必有师 ,就隐然含有对 今之学者 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本句翻译时要注意 所以 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 是故 引出,用 如是而已 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1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 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 郯子曰: 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 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师苌弘、老聃。 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 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 孔子世家》《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天运篇》

孔子师师襄。《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间,曰: 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

2




赏文 (季镇淮)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 从七品 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 俗下文字 即魏晋以来 饰其辞而遗其意 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2cb2a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