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四川公务员面试文化类题:《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

2022-09-07 13: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2017四川公务员面试文化类题:《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 》,欢迎阅读!
四川,走红,中国,诗词,公务员

07四川公务员面试文化类题:《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



【背景】

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决赛在27日正式收官,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夺得冠军。节目播出的同时,很多观众在微信中同步玩起了“定制专属诗”。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人民网》 【题目】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很多人在领略到诗词之美、诗词之趣的同时,纷纷感到自己诗词知识的匮乏,惊呼“好想再学一遍古诗词”。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不仅仅是“意外”,而是必然。节目刷新收视率新高必然离不开央视平台以及播出时段的特殊性,但更离不开观众对古诗词的喜爱。观众发出“好想再学一遍古诗词”的声音不仅反映出对中国传统诗词经典性的认可,也让我们看到改变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神韵,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正在于它既满足了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又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寓教于乐,赢得普遍认可,满足了国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老百姓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一直以来,古代诗词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留在脑子里的不过是文字符号而已,学校里充满了诗词的朗读声,但诗词却很少进人心,只会让学生觉得“好难”“没意思”如果学古诗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没有把古诗词韵味讲透,把其美感展示出来,学生学习


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快乐感,那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是传统文化教育有益尝试的结果,科学地将娱乐节目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将群众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彻底激发出来。有将诗词的熏陶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弘扬。

我认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还可以作到以下几点。一方面,创新传播手段。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如“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唤起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兴趣。另一方面,转变教育方式。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不仅仅依托学校这一教育主体,更多地从群众身边出发,唤起越来越多的人珍视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凭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我国的现代文化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传统。

(来源于网络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7cb9c7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