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

2023-06-14 07:0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欢迎阅读!
航海,中国,博物馆,走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

作者:丁文

来源:《中国水运》2013年第12

中国是一个航海大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和先进的航海技术。航海蕴育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中国航海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主城区美丽的滴水湖畔。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主要功能包括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科普教育等。整体展示以航海为主线、博物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 航海历史篇

古代中国通过海路与西方进行交往和贸易,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将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顶峰的是明初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

郑和历次远航,随员均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造工匠、一般管理人员和办理杂务的人员,以及通事(翻译)和医务人员。船队一般由大、中号宝船及其他类型的船只,如座船、战船、粮船、水船等组成,巨舶百余艘。 郑和船队,前三次下西洋,主要活动范围在东南亚和南亚,为明王朝树立声威,并为下一步向南亚以西更远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风转航的据点。后四次主要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通过开辟新航路,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

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互通有无。明代著名的青花瓷,是由郑和带回的苏泥渤青制作的。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马来西亚有当地人向郑和请教建房的传说,在泰国有郑和教当地人把稻草烧在田里壅肥的传说等等。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可以见到中国式的捕鱼网,还有肯尼亚的法茂人是郑和船队人员后裔的报道。 航海船舶篇

船舶是航海的主体,也是航海文化的重要载体。船舶馆分为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制造两个部分,力图通过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的分解、介绍与展示,呈现给观众一幅清晰、透明的船舶图纸。在船舶主结构部分,着重介绍船艏、船舯、船艉、船用舵和船舶主机舱五个部分,并将船舶的整体结构剖析给参观者。展示中,以16大型万吨级货轮高仿真剖面模型为船舶结构展示的重点,船长约15米,高度贯穿两层展示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馆还集中展示了近70艘各类船模,涵盖古今中外各类典型或著名民用船舶,包括中国古代四大船型模型;近现代客船、货船、渔船、科考与特种船、工作船。主要展示船舶的结构、主要船舶类型及船模制作知识。为了丰富展示效果,还安置了一座互动式数据查询设备,参观者在欣赏船模的同时,可以通过此设备了解各船模的背景资料,包括船舶建造、航行历程等,丰富对船模、船以及海上航行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船模制作的工艺的展现,激发大众对船模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航海技术篇

航海展馆主要展示海洋环境、从古至今各类保障船舶航行的仪器、仪表等技术资料,包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无线电航海等。

地文航海是根据陆上物标确定船位和引航的航海技术,主要包括航迹推算和陆标定位、航线设计、航行方法等。

在近海和沿岸航行时,航海者可通过沿岸岛屿等陆地标志进行定位,但在远离岸边、一望无际的大洋中,因无法观测陆标、无法定位而使地文航法无法实现,这也是早期航海者止步越洋航行的重要原因。然而智慧的人类,找到了在大洋中定位的方法,那就是依据识别天体、天体相互间的位置与关系等来对船舶进行定位和导航,我们称之为天文航海。

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进步,相继出现了各种无线电导航系统,无线电航海是利用无线电波来对船舶定位和导航的技术。20世纪50年代以后,无线电航海已成为现代航海定位、导航的主要手段。 航海军事

军事馆分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军舰知识两大展示内容,包含反映中国海军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物和文献,以及各类由海军专业模型单位制作的大比例军舰模型。

解放初期,中国海军的全部家底就是从原国民党海军中起义的部分小型舰艇,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千吨,还不如的一艘,但就是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舰艇在保卫海疆的战斗中屡胜强敌,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潜、飞、快的方针,将潜水艇、陆基海军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队作为发展的重点,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

进入七十年代,为了配合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实验,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了“051”型(北约称之为旅大级)、“053”型(北约称之为江湖级)等一批中型水面舰艇,研制成功了第一艘,这些国产装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九十年代后,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意识的增强,海军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的实验舰“167”号进入现役,这种新型驱逐舰吨位更大、综合作战能力更强、航程更远,具备了进行远海作战的能力。

20129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告别了没有航母的历史,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新世纪并不太平,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世界各国对海洋日益重视,海上冲突也必将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各海军强国纷纷加大海军投入,力图抢占新世纪海军技术的制高点。中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海军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新世纪中国海军一定会成为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上的一条钢铁长城。新世纪,中国海军希望与挑战并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8a588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