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2022-12-28 07:0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欢迎阅读!
服装设计,传承,创新

浅议服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已进入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明融合之中。文中认为,在服装设计上,要注意传承与创新,既要吸收我国民族的服装文化,又要吸收世界的服装文化,深入挖掘每个民族不同的服装文化,从中吸取营养,演变和创新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

[关键词]服装设计 传承 创新

[作者简介] 何晓芳(1975-),女,广西柳州人,本科学士,现工作在广西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程师,从事高校服装实验室管理、服装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J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6-0126-02

服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的根本目的是以服装等人体包装解决每一个消费者或某消费人群的生理需求(即御寒,护身)和心理需求(即象征与身份)等美的追求。而世界进入到21世纪后,服装都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文明融合之中,各国的服装再也不19世纪以前某一种风格流行统治一个地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状况。世界呼唤着多元化、多样性文明的到来,而服装设计专业亦如此,也在呼唤着多元化、多样性的服装的创作局面的到来。那么,这种多元化、多样性的服装局面或者说创作风格怎么去操作和实现呢?就是要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精髓中吸取营养,深入挖掘和吸收中华文明,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服装风格及特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幅员辽阔的国土养育着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又都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独具特色的服装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民族服装文化主要是由汉民族服装和少数民族服装共同组成,形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服装文明体系,产生了各民族服装独具的特色,以及各有其内在联系和渊源的民族服装文化风格。 ——————————

中国民族服装主要是以无结构形态为主,这类服装的结构并不突出人的体型,而要求服装以修饰功能为主。形成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因为我国历史上特有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上各代王朝政治体制决定的。根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冠服制度大约在夏商时期大致就有了初步的雏型,到了周代后期更加强调冠服制度规范礼治。例如,在祭天地、宗庙时有祭服;朝会之时有朝服;从戎有军服;婚姻嫁娶时有婚服等等。按照不同的礼仪需要,各种不同阶级、地位、角色的人,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服装。由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中原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各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及发展对中原汉民族服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汉民族同各少数民族之间有着共同的地理环境,同时居住在一个地区,形成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地缘接触,导致了各民族之间共生共存相互影响的文化特征。例如,战国时期,由赵武灵王提出并推行的服装改革,即废止上衣下裳制,推行胡服。这次改革的主要起因是受战争方式的改变而发展出来的。胡服一般多为短衣、长裤、革靴,衣身合体,十分便于人体活动。可以说赵武灵王推行的这次服装制度改革将中华服装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也证明了中华各民族之间文明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对中华民族服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唐代女装冲破了中国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服装以及穿衣行为方面都有更加开放和大胆的尝试,如当时女装的胆领,这在唐代以前的女装是无法见到的。又如唐代妇女模仿男子装束,妇女戴幞帽、着袍衫、着胡服、戴胡帽、括蕃帽、搭耳帽。以上这些唐代女装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进步开放,人们思想的解放,服装更倾向于人性化、自由民主的风尚,同时也看到了社会进步开放之后,各少数民族服装文化对当时妇女服装的作用和影响。

据此可以定论,在服装与服装形制和设计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和先进的文明成果的做法古已有之。我们当代的服装设计师在做现代的创新与设计工作时应该借鉴学习古人的优秀传统,


把创新的目光和方法更多地放在吸收我国各民族甚至是国际上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上,深入研究挖掘每个民族的不同的服装文化语言和民族特色,从中吸取营养、演变和创新出我们自己的设计作品。例如,我们在研究苗族妇女传统服装时了解到,仅苗族这一个民族就由于地域的不同产生三大苗族族群服装的特征。湘西苗族妇女的服装就较为繁复,她们一般上身穿圆领大襟右衽宽袖衣,佩戴银圈、项圈,下身穿宽腿裤,系乡花围裙,衣襟、袖口、裤脚都饰以花边、包头帕。而黔东地区的苗族妇女服装则为:上身穿着绣花衣,下着百褶长裙,外套花带裙,足蹬绣花鞋。另外,还有一种装束即是满身的刺绣服装配短裙、黑色的衣服配黑色的裙子再配黑色的缠腿,其首饰的佩戴除了同湘西妇女一样的银项圈外,头上的银饰装饰更加华丽、精致。而黔滇地区的苗族妇女的服装较前两种服装就要差一些,这一地区的苗族妇女的银饰多为手镯、耳环等简单的饰品。

在做服装设计工作时,如果要想吸收民族服装的精髓,就要了解该民族的服装特点,深入研究、分析、提纯出其民族服装的文化特征,然后用现代设计手段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对民族服装的特定因素进行重新解构、重新拼接组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民族服装语言。例如:我们在吸取湘西苗族妇女的服装文化特征时,可以多考虑将其衣襟、袖口、裤脚都饰以花边的特征加以提纯并夸张,将其花边的图案的色彩配置分析保留下来,将其图案的骨骼造型以及图形特征归纳整理并保存其规律性的风格,然后,将其重新拼接或组合用在有创新特征的造型衣片款式中。而在吸取黔东地区苗族妇女的服装特色时,我们可以考虑将其绣花上衣进行分解、提纯、重新组合。在色彩的面积上拉开距离,用大面积的素色(黑、深蓝、藏蓝)配小面积但却有点睛作用的精致的绣花衣片上。这样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设计出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服装就会既有时代气息,同时又充分保留中国民族服装的鲜明的特点。又如:我们在做舞台表演服装的头饰设计时,可以多考虑吸取黔东地区苗族妇女的头饰,但并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可以将其头饰进行分解再重新组合,保留其最优秀的风格特征,然后用现代的手法或新材料与其重新组合,这样具有新风格、新面貌,但又不失民族特点的头饰用在舞台表演中一定会大放异彩,使人耳目一新。

在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常常会遇到与其他民族文明或文化的摩擦、碰撞,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摩擦碰撞往往是由于地域地缘的相互接壤,民族与民族之间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或是由于大面积的通商交流而引起的,而在这种文明、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中,往往是科学技术水平高、文明发达程度高的一方去同化、左右文明程度较低的一方。但是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文明也在不断地向更高级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世界文明更加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文明融合与交流,体现在文化领域就是更多地强调每一个民族特有的独特风格特征。而落实到服装的领域也是如此。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所以,我们在做服装设计工作时,就应该将创新的视角与着眼点落实在深入挖掘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上,不断发展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服装,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徐丽慧.服装设计的民族性再探[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2):31-33. 2.李小燕.信息时代服装设计理念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4-66.

3.李琳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改革[J].文学艺术,2011(6):75-77.

(责任编辑: 王胜强)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Fashion Design He Xiaofa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ashion design has step into a diversified, varied and multi-leveled civilization. The paper holds that fashion desig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ot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Not only should it draw nutrition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8e8e2c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