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

2023-03-01 03:3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故乡,语文,小学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4.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一、导入引思 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 8 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1930 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

1


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 16 个生字) 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 7 自然段)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 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3.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第 1 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进行过渡,文章第 2 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9416d4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