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龙门

2022-07-30 04: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山龙门》,欢迎阅读!
西山,龙门

西山龙门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走进云南,来到春城昆明,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昆明西山龙门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位于昆明西郊,据昆明城区15公里。相传古时候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称为碧鸡,所以西山古称碧鸡山。又因形似一尊卧佛,所以也称卧佛山。从昆明城东南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都特别醒目,头发飘洒在滇池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聂耳墓。聂耳,原名聂守信,祖籍在云南玉溪,1912年出生于昆明,1935年在日本藤泽鹄海滨溺水而亡,享年24岁。聂耳墓呈钢琴形,庄严大方,七个花台表示音乐的七个音阶,24级黑色大理石阶表示聂耳享年24岁,寓意深刻。墓前有用汉白玉雕成的聂耳像一尊,背后护墙上的浮雕表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在《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下团结抗战,前赴后继的光辉岁月。

沿路走来,在我们左手边就是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滇池古称滇南泽,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第一大淡水湖,面积为300多平方公里。在战国时期,庄蹻入滇,建立了古滇王国,创建了滇文化。在滇池周边的晋宁石寨山中出土了大量滇文化遗物,包括了许多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青铜器。云南的青铜器造型古朴,既保留了中原地区的特点又具有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在元朝时期,云南省平章政事 赛典赤·赡思丁修筑了松华坝,开凿了滇池至螳螂川的海口,消除了滇池的水患,使滇池水位下降,露出大量良田。松华坝至今仍在为昆明人民提供优质饮用水,海口还保存着中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昆明市中心至今仍保留着为纪念赛典赤·赡思丁而修建的忠爱坊。

西山龙门风景区由三清阁和龙门石窟组成。三清阁是一组九层十一阁的建筑群,包括三清境、灵官殿、真武殿等;龙门石窟由揽海处、慈云洞、华云洞、达天阁组成。西山龙门是云南省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三清阁原来是元代云南梁王的避暑行宫,因战乱废弃;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在云南世袭黔国公沐氏家族的支持下,由无边禅师经手重建;到清朝末年,已有很大的规模。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清境。大家请看这座牌坊上写有“苍崖万丈”这四个字充分描写了罗汉崖的景色。我们走到牌坊下可以看到道教的太极八卦图,看到八卦图就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道家之地。在牌坊后面就是陡峭的石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攀登的时候数一数台阶。

登上这段石阶就是山门,山门称为“三清境”为什么会叫“三清”呢?这是因为道教认为天有三十六重天,三十二重以上的“三清天”是神仙居住的最高仙界,上面分别住着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天上老君)。三位天尊是道教地位最高的教主。所以道教多以“三清”来命名宫、观、阁、殿。进入了三清界就是进入了道家的天堂。

大家请看山门正面这幅对联:“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这幅对联描写的是三清阁的风景:云雾飘渺,铺至下界,大地时隐时现,五百里滇池和广阔的昆明坝子出现在我们脚下;夜晚降临后,万物寂静,三清阁的钟磬之声,清越悠长,响彻天际,人们仿佛置身于仙界。此联一远一近,写远处的风光,近处的仙境;一早、一晚写白天的云雾涌动,夜晚的万物寂静。在山门背面还有一副对联“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这幅对联说的是朋友们,在欣赏了远处的湖光山色之后,我们又要起步攀登了,因为这里还不是最高的地方。抬眼望去,前面的石阶上已经有许多人在攀登了。这是鼓励人们不要停顿,要勇攀高


峰。告诫人们为人处事不能自满,要力争置身于进入山门我们来到灵官殿。殿中供奉着道教的护法天神王灵官,他姓王名善,是宋朝人,因为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死后被玉皇大帝封其专司天上和人间纠察,成为道教的护法神。王灵官的形象为三目、赤面,披甲执鞭,左右有灵童捧笔执印。大家请看殿前这幅对联:“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上联出自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下联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借古人名句,描写三清阁的景色,说明滇池汇聚了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风景之美。

朋友们,从灵宫殿到三清阁有三十六计台阶,刚才我让大家在攀登时数一数台阶,不知道大家数了多少?对,有的朋友认真数了,有七十二级台阶。这两个数字是有含义的,三十六代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表示七十二地煞,是道教宫观中常见的建筑数目。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平台是三清阁。原来是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的避暑行宫,现在被改为茶室。大家请看门口这幅对联:“极目太华高,诺大乾坤撑半壁;荡胸滇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这幅对联逸兴横飞,状物写景,气势宏大。把太华山比作梁王的权势,支撑着元朝的半壁江山;滇池象征着广阔的胸怀。顺着台阶向上走,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平台。这里就是真武殿,供奉着真武大帝,和真武大帝从出家到得到的配图故事。殿前有“青蛇缠龟”的石雕龟蛇是真武大帝手下的两员大将,有青蛇缠龟的地方就会有真武殿。同时,龟代表寿,蛇代表长,两者合在一起就是“长寿”的意思;另一方面,龟蛇合体也代表玄武。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孝牛泉”关于这一眼泉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昆明有个屠户叫赵武,有一天他买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犊,屠夫绑了母牛要杀时,听见外面有人叫,于是放下刀子出去看,可是转身回来时却发现刀不见了,周围的人都不知刀的去向。只见小牛卧伏在地上,屠夫很怀疑,把小牛打起来一看,刀子果然藏在小牛腹下,屠夫没有多想拿起刀继续向母牛走去,这时小牛双泪俱下看着母牛哀嚎。赵武深受感动,他觉得牛犊都有孝母之心,更何况人呢!他自愧以屠为生,于是放下屠刀牵着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由于三清阁建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取饮用水极为不方便,为了寻求水源报答赵武之恩,母牛和小牛用牛角穿石,引出泉水。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孝牛泉”。这反映了如家“百善孝为先”和道家“善心有善报”的观念,体现了儒、道观念相互融合渗透的思想。 经过刻有“红尘不到”“别有洞天”的石洞,现在我们来到了揽海处。

揽海处的石屋是在明嘉靖年间由道士陈炼主持开凿的。在石壁南侧有李根源摹刻明代傅宗龙以草书所写的对联“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这幅对联描写了春末夏初时节此地落英缤纷,红雨覆径、千树成林,凉爽宜人的景色。在石室洞顶雕有彩凤衔书遗函,表现了“洛献书”的传说。传说皇帝在洛水时,有彩凤衔书而来,大禹受之而大治天下。在石壁上刻有“普陀南海”是佛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融合的体现。

现在我们来到石隧道。这里“长歌怀采薇”五个大字出自|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说的是周朝初期,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和叔齐两人不愿意吃周朝的食物而在首阳山中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伯夷和叔齐的气节历来被儒家所赞扬,这五个字出现在这里也是儒、道融合的体现。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出的位置是慈云洞,慈云洞是在乾隆年间由吴来清道士开凿的。在正壁上刻有观音一尊,膝前一幼童,两旁金童合十,玉女捧钵,左右由骑龙跨虎神像,分别是青龙星君和白虎星君。后墙右面是“广嗣人间”,左边为“云霞护卫”。慈云洞是在一整块石壁上历时十五年而雕凿而成的,由此可见开凿慈云洞的工程非常艰辛。

现在我们来到华云洞,华云洞是由昆明名士杨汝兰、杨际泰父子组织石工于道光至咸丰年间,历时十三年开凿的。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达天阁,达天阁就是“龙门”,整个龙门是在一整块原生岩石上雕凿而成,包括:龙门石坊、平台、石室、楹联香炉等。

在石室正中是魁星,魁星是主宰文运的神。魁星神像高一米多,右手高悬神笔,左手执


元宝,右脚踏在鳌头之上,左脚扭曲后踢,平托起一金斗。有如“魁”字,切合“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象征读书人考试获中。在可魁星左右是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文昌帝君是主宰功名利禄的神,关圣帝君是主宰武运的神。背面是八仙过海,两侧是琴棋书画,骏马奔驰。阁顶蟠桃悬挂,双鹤仙飞。

石室外横壁上刻有一个花瓣形的石龛,上面刻有南极仙翁。石室北面刻有跳跃的鲤鱼,南面是吐水金龙,这里讲述的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石室北边石壁刻有《文昌帝君阴鸷文》南边是《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在石柱上刻有对联:“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这幅对联讲的是攀高登顶要注意的劝诫,但其中又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西山龙门的预览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前往下一个景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afd618c5da50e2534d7f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