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守护者衣俊卿

2023-01-12 06:2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文精神的守护者衣俊卿》,欢迎阅读!
守护者,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守护者衣俊卿



采访衣俊卿,是带着某种敬畏的心情的:作为学者,他在没有读过硕士的情况下,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智慧?作为校长,他在上任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就让黑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该是怎样的一种魄力?虽然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但在采访的那一刻,我仍然忐忑不安:他像一片森林,处处风光不同,该在哪里取景?他像一本厚书,章章内容精彩,该从那里讲起?最终,我决定从他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也就是他一向倡导的人文精神。果然,一提到这个问题,他侃侃而谈,从他感受最深的母校北大的优良“学统”,到中科院最近发布的“中国人的平均素质能力只有7分,其中最缺乏的就是创新能力”,再到黑大经过60年积淀熔铸的校训“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他的思维极其敏捷,有许多现代的观念和前沿的思想,令你听起来确实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请他为自己下一个定义,他说:“我想做一个人文精神的守护者。”我想,这也是一所大学首先要做的,那就是将更多人的精神状态,引渡到“文明”这个世界中来。

“自我教育”的一生

家庭的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成长究竟起着怎样的影响?他讲起成长中的往事,至今仍然庆幸那种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使他养成了出色的自学能力,从而受益终生。1958年,他出生在虎林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虎林县新华书店的经理,他因此在童年有了可以阅读大量图书的机会。父母对他的成长并没有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使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流连于书海中,那是他童年最为快乐有趣的事。从那时起,他养成了一种读书自学的习惯,这让他在普遍荒废学业的文革时期和知青生活中,依旧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求知”世界。1977年恢高考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哲学系。在北大读书期间,他经常是上完自己的专业课,又跑到历史、文学、经济的课堂上听讲。在广博地获取知识之后,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从此开始了他的“实践哲学”的研究。临近毕业,当同学们都在为毕业分配忙碌奔波时,他却悄悄地躲进图书馆,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哲学手稿。随后,他回到家乡的黑龙江大学任教,并于1984年通过了英语EPT考试,成为国家教委委派的进修生,赴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

两年零四个月的异国求学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克罗地亚语,了解了异国文化,而且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以实践派哲学为课题的研究工作。19871月,他撰写的《二战后南斯拉夫哲学家建立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尝试》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我们常说,人的一生是自我教育的一生。而衣俊卿在始终没有脱离校园这种单纯的环境下,居然能有那么现代的观念、前沿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这皆缘于他出色的自学能力。

著作等身的学者

作为一名杰出的学者,他在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日常生活批判,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哲学。经过研究与思考,他发现以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言谈交往为主要内涵的日常生活,具有自在的、自发的和重复性的特征。中国漫长农业文明时代所特有的庞大的、沉重的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结构,塑造了中国人自在自发的、经验主义的传统文化模式,正是这一文化模式,严重地阻滞着中国的民众由自在自发的传统主体向自由自觉的现代主体的生成与转化。这是中国现代化之梦百年未圆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进行文化建设,引导民众走出既定的日常生活世界,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惟有如此,才能从自在自发走向自由自觉,完成中国人自身的现代化历程。新的视角,使他有了新的发现,促使他建构起以日常生活批判为具体形态的文化哲学。这是一次新的突破。在国内,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作为拓荒者,他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聚焦在人的主题上,则独树一帜,且自成体系。他的文化哲学研究,很快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


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被国家教委立为课题。他完成了《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等学术著作多部,译著2部。此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不少都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鉴于他的学术造诣和突出贡献,自1992年以来,他先后获得霍英东教育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三次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连续四次获黑龙江省社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在黑龙江的社会科学研究史上是空前的。他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的校长

当我问他在担任黑大校长期间,对自己最满意的是那些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首先,我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为黑大的发展尽了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其次,我从来不犹豫,认准了的事就要付诸实践。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令学校失去发展的机遇。1998年,他开始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这一年,他40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凭着超凡的思维与理念,他敏锐地意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他说,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产业,它的产品是特殊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无论是黑龙江省还是其它省份,首先要改进和提高的,还是人的素质。他提出了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恰恰相反的办学理念,就是"大众化教育"。他说,大众化教育,就是要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有选择地上大学。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经过62多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办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优良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7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名,20多个办学实体和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10个学科门类的共60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领导这样一所大学,没有相当的资历、阅历和学历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一名学者型的管理者,他在上任伊始就提出“唱低调,干实事”,在全校大力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共黑龙江大学党委从1998年开始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地进行了机构精简和"四定一聘"。他还加大了校务公开力度,推行“服务承诺制”,开展“文明处室”创建活动。尤其是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更是大刀阔斧,党政机关干部实行了公开选拔制,院系行政负责人实行民主推举制,科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制,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推进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进程。

凭借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他使改革深入人心,让黑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里建起了大学城、体育馆、游泳馆、中心广场,面貌焕然一新„„联系黑大实际,他指出,学校要继续推进教育创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并提出了黑大更广阔的发展思路: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推进创业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学术科技研究;坚持改革发展主旋律,完善教学条件;推进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的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办学效率。

征服“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征服你的人生。这句话用在衣俊卿身上,再恰当不过。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见到衣俊卿,他都是行色匆匆的。身为黑大校长,他不仅有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承担着博士生导师的工作。许多学者在成为校长之后,都因分身无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他却始终坚持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不间断,这样一个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人不理解,作为学者,他在学术上有了相当的成就和地;作为校长,他的政绩有目共睹。为何还要这样拼命呢?衣俊卿说,这是他的一种选择。人是什么?衣俊卿这样定义,人是不断给自己找麻烦,又不断想办法解决麻烦,永远也没有终结的一种存在;或者说,人是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又不断去寻求答案,永远也没有终极答案的一种存在。他给自己找的“麻烦”,就是不断向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7bfc2b069dc5022aaea00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