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

2022-04-18 19: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赏析》,欢迎阅读!
红楼梦,赏析



1.简述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特点鲜明的阶段,其前和其中也还有很多小的变化阶段暂时略去不提,先将之分为文言文时期和白话文时期,其中文言文时期先后经历了开创成熟期两个阶段,白话文时期先后经历了转型期高峰期两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小说发展的开创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写实)干宝《搜神记》(志怪,浪漫),这些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仅仅百余字,但却十分优秀,它们基本奠定了后世小说的发展走向,如《西游记》便是受《搜神记》的影响。而这时期的小说也是有不足的,比如,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后人却并不将《搜神记》当做是虚构的,而是将其看做实录,这主要是因为从作者干宝便没有把它当做虚构的小说,而小说恰恰是需要虚构的。

接下来便是成熟期,此时期的小说多为中篇,万余字,特点是刻画人物更加细腻。这时的代表作便是唐代的唐人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这时期的小说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下一个时期便是转型期,这时的代表作品是宋元话本。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宋元话本大概发展出三个种类:讲史类(影响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说经类(影响了《西游记》)还有小说类(影响了《金瓶梅》和《红楼梦》)。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最后一个时期是高峰期,这时的代表作品便是著名的明清小说,最为著名的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至此,我国古典小说终于可以和其他著名文学相提并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的诞生顺序是这样的:(1)《三国演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就演义类而言从未被超越。同时,这也是历史演义类小说的第一次出现。(2)《水浒传》这是一部英雄传奇类小说,较《三国演义》来说更为白话,人物刻画更有个性,不同于《三国演义》严重的定位色彩,比如将曹操类型化,扁平化,脸谱化,《水浒传》的人物刻画明显要更加成功,虚构成分也更多。(3)《西游记》,这部书中的虚构成分就更多了,除了唐玄奘取经是真的,基本上全部都是虚构内容。(4)《红楼梦》,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一部人情小说/世情小说。至此必须提一下《金瓶梅》这部写人生百态的作品。不同于前三部名著的共性——世代累积型、历史传奇型、超人,《金瓶梅》对此进行了突破——凡人、由一个作者写定——文人独创型。《金瓶梅》的问世,在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史上形成了几大突破:第一,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第二,《金瓶梅》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人情小说/世情小说,为此后《醒世姻缘传》、《绿野仙踪》、《歧路灯》等同类题材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借鉴;第三,它打破了此前章回体小说的类型化人物和平面结构,而代之以多重性格的人物和网状的活动场景,这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重大突破,甚至达到了它之后的众多小说也未能达到的高度。当然,也有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青出于蓝成就的,《红楼梦》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



2.简要分析《红楼梦》索隐派的特点和不合理性

索隐派:用一个荒唐的故事来隐喻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比如其中别有用意的人物角色姓名: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村

猜想1:认为这是顺治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猜想2:认为是在写宰相纳兰明珠的家事,贾宝玉就是纳兰明珠之子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猜想3:认为是在写张矦(张谦)的家事 猜想4:认为是在写傅恒的家事 猜想5:认为是在写和珅的家事 猜想6:认为是在写宫闱秘史的集合 猜想7:认为是在写吊明之亡,揭清之失

新索隐派:认为是从秦可卿入手,写曹家秘史,编造历史,说秦可卿是康熙废掉的胤礽的私生女,说曹寅是太子党

分析:索隐派对于《红楼梦》的解读五花八门,也都各有千秋,但仔细想来,却又都经不起推敲,比如将贾宝玉视为顺治皇帝,林黛玉视为董小宛,认为这是在写一部爱情故事的说法,首先,年龄对不上:董小宛死时28,此时顺治帝14;其次,之前董小宛一直在南京,没有到过北京,顺治帝不可能9岁时就纳妃;还有,董小宛早已名花有主。再如第二种,认为这是在写纳兰性德,这种说法的产生是因为纳兰性德也有作品中出现过“葬花”这一意象,但是我们说“葬花”并非一家专利,前人作品中也有无数次提及,并不能因此断定二者有联系;况且,纳兰性德的抄家是在他死后,他生前并没有宝玉一般的经历,这种说法也就更站不住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050f4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