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口语考试评分标准:流畅与连贯

2022-09-22 11:0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雅思口语考试评分标准:流畅与连贯》,欢迎阅读!
连贯,雅思,口语,流畅,评分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雅思口语考试评分标准:流畅与连贯

写在开始

Fluency and Coherence (流畅与连贯)是雅思口语考试四项评分标准中的第一项。将这项标准统称为"流利"确是方便之选,但对于诠释它的内涵是利弊皆有的。利,在于给考生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弊,在于让考生觉得内涵飘忽,很难把握和提高。因此,多数考生--如果没有人给以指导和强调,往往会忽略此项评分标准,而把大多数注意力放在词汇语法等较为具体的项目上。然而,考生们应该认识到,四项评分标准在考试评估过程中比重相当、四足鼎立。倘若在备考过程中因把握不好某项评分标准指示的要求而有失偏颇,就不容易把握平衡,导致无辜失分。

本文将就"流畅与连贯"这项评分标准展开一些探讨,主要内容包括:1. "流畅与连贯""狭义+广义"解读;2. 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梳理;3. 对广大雅思考生如何提高口语流畅度和连贯性的几点建议。 1.解读"流畅与连贯"

狭义流畅:形容说话通顺流利、清楚明白。放在雅思口语考试的背景下说,就是讲英语时以句,而不是以词为表意单位,说话做到速度均匀、不结巴、不同意重复、不长时间犹豫等。连贯:形容语句顺序合理、前后呼应。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连接词(如and, but等)和段落标记语(如firstly, what's more等)的使用,做到说话时句与句间保持连续性,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因为顾虑措词、发音和语法结构而导致说英语"倒豆子",一个词一个词地讲句子。这样就犯了"流畅"的大忌,误以词为表意单位了,听起来十分生硬,失掉了语言的优美。许多考生在进行考前训练的初期,都会忽视连接词的使用,说话时杂乱无章、思前忘后,导致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令人怀疑其英语交流能力。

广义流畅:说话时能够置情于语、借语表情。在语言交流的层面,流畅不止停留在词句的通顺,而是上升到了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考生融情于语,说话时不是单单在用词造句,而是表达内心所想,与对方展开英语交流。连贯:语句间做到逻辑清晰、思维合理。人类的语言能力是构建在思维能力之上的。倘若一个人说话时不注意逻辑,总是令他人费解,那么其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体现。

一些中国考生把口语单项看做"一时之疼"只在考前看看机经背几篇范文就抱着侥幸心理应考去了。这样的考生说话时很容易没有自信,更不要提融情于语了。试问生搬硬套的回答又如何让火眼金睛的考官们满意?部分考生误以为雅思考试只关注语言能力,而完全忽略说话的内容,从而在没有语料可谈时东拉西扯、生拼硬凑。在面对陌生题目时,天马行空的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jybest.cn/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想象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倘若忽略整体说话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就会损失交流的有效性。大部分中国的雅思考生都是要申请出国读书深造的学生,如果连说话都颠三倒四,怎么能说服考官其有继续读书深造的潜力?就算侥幸通过考试,受到语言限制的思维能力也势必影响将来的学业。

2.个案问题引起的思考

前文中提出的一些普遍现象可能略显笼统。有时,通过分析个案,可以更具体深入地揭示一些群体问题。

个案A:课程初期,学员A君在模拟练习时总是急于开口,常常是此方提问话音未落(或准备时间未尽),彼方已然响起作答之声。然而A君的答案总是只有开始的一、两句够快够流畅(比如"OK, I'll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XX, who was OO""There are many XX in OO"等),往后就越来越迟疑,越来越支离破碎。问其究竟,答曰:"欲从一开始就保证流畅度,欲显示反应速度卓越。"

分析:想体现反应速度快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考生们不妨回头想想,自己在被问到中文问题时如果采取相似做法会引起何种反应。一般来说,提问者可能会认为回答者太过草率,不屑与仔细思考后再作答。这就已经是够坏的印象了,更不要提在考试中,如果回答过快,还会让考官怀疑你已经背诵过相应题目。再说到流畅度,其实说话慢不怕,就怕说话时快时慢,一时流畅一时结巴。语速因人而异,稍微慢一点无伤大雅,但是开口过快(这往往是因为开头句背得很熟)会使得后面的语句显得太慢,影响总体的节奏。考场上如果节奏被打乱,原本答得了的题可能都答不好了。孰重孰轻,忘考生们掂量。

个案B:学员B君喜欢挑战各种新词汇新表达,在练习时常常把一句话中的某个词或短语换上几遍,直到自己认为用到了新词为止(但是该处新词容易都会出现搭配或语义的不当)。问之原因,答曰:"新词要勤练,方能趁手。"

分析:作为练习来说,此举不但无可厚非,甚至值得表扬。学到的新词当然要用,但是需注意:为了达到流畅的要求,练习时不应该以词为单位,而是应该以句为单位练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新词的运用能力而同时不破坏已有的流畅度。练习时如果养成不好的说话习惯,到考试时措词就容易举棋不定,影响流畅性。另外,词汇的搭配和词义要特别重视,不能因为某个词听着"高档"就随便拿来用(比如说用"affected"代替"influenced"就会产生语义的偏差,这是题外话了)。

个案C:学员C君来新东方之前,曾经参加过雅思考试,但是成绩不理想。C君却觉得自己明明说了不少内容,不应该得低分。课程中笔者发现,C君在组织较长的答案时,不喜欢用连接词,而是随意地把相关的句子叠加在一起,拖延时间作答。

分析:C君虽然给出了较多的信息,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连接词和段落标记语把各项信息结合在一起,导致信息分散,逻辑混乱。组织答案,尤其是较长答案时,如果不在脑中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jybest.cn/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用逻辑关系梳理作答内容,就容易陷入逻辑漩涡,导致同义重复、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回答断带。(这在举例说明、叙述事件等内容中应尤为引起重视。)

个案D:(想要冲击高分的考生应该特别注意)学员D君总体水平较好,除了一些顽固语法失误,可以较为准确且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此君说话时语调平板,喜欢东张西望。问之缘由,答曰:"看着对方容易忘记说话的内容,容易紧张。"

分析:该君虽然基础语言能力不差,但是缺少交流需要的"流畅"--即情感和态度的流畅。和考官的对话并不是消极逼人的审讯,而是积极合作的交谈。如果在作答时目光飘忽,言语中不埋入情感,会容易带动考官的态度消极,从而破坏交流的流畅度。笔者相信,带着笑意和轻微调侃意味的一句"…but that's not what people would usually do, you know…"会比僵硬地说同一句话要征得考官更多的好感。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http://www.jybest.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154d90f18583d0496459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