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五言律诗

2022-04-10 02: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书五言律诗》,欢迎阅读!
律诗,五言,行书

行书五言律诗

打开文本图片集

文徵明自作诗文:春雨绿阴微,雨晴春亦归。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抛书寻午梦(枕)新暖梦依微。款:徵明。钤:文徵明印(白),徵仲(朱)印二方。鉴藏印有:铁声鉴赏(朱),唐云审定(白),邦达审定(朱)。裱边有潘伯鹰、谢稚柳、启功、杨仁恺题。潘伯鹰题曰:文徵仲书自坡谷以求晋唐,此轴放笔为直干尤合作也,人品既高风华自足。此无待于外者,后学潘伯鹰谨题,乙未(一九五五)十月敬为蓬莱孙公子仲威兄。谢稚柳题曰:此文徵明中年笔,文书出于山谷而特为劲挺,左题故人潘伯鹰所言极是,孙仲威亦吾友也,丁卯(一九八七)深秋壮暮翁稚柳观因题。钤印:稚柳(白),壮暮翁(朱)。启功题:妙诣见精微,钟王谛有归。吟诗声入律,洒墨势如飞。意快风增扇,春来暖透衣。三行堪寓赏,何必定三希。一九八八年仲春获观,次停云元韵,其末字当是希,盖笔误耳,启功。钤印:启功私印(白),元伯(朱)。杨仁恺题:明代吴门四家中以文衡山享年最高,书画盛名传千古,此乃文氏行草五律,光彩照人,裱边有近代名家,品尤可珍也,和溪仁恺题。钤印:(朱)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壁(亦作璧),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因祖籍衡山,乃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五十四岁时以贡生诣吏部试,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职位,故又称文待诏。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者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嫉妒和排挤,文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就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三次递交辞呈,五十七岁时获准辞归故里,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终身以戏墨弄翰自遣。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徵明幼时并不甚聪慧。稍长,学


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成大器。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徵明享年九十,是四家中最长寿的一位。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他的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四年(一五〇九),文四十岁时,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请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建成了以山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中国园林之祖——苏州拙政园。

回到他这件自作五言律诗的行书书法作品上来。以笔者之见,作以得永禅师及鲁直风神为主,而兼备各家。文徵明此作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着收束。但在字的架构和气格上总带有从沈周那里传来的《松风阁诗帖》中的影子,神态开张洒荡,如此书右边第一行第二个字,撇与捺开张的样子,一派鲁直遗风。而第三行的两字末笔一捺又是章草写法,其势外放而不同于其它各字那样沉着收束,更显伸展延长的意味。

确切地说文徵明的字如智永,如东坡,如山谷,如钟、王都不错,但又都不尽然。文之书有其鲜明的独有面貌。他浸润各体,能入能出,自成其家数。何良俊(元朗)《四友篇丛说》评云:“……国中尽有善书者,但非法家书耳……自衡山出,其隶书专宗梁鹄,小楷则师《黄庭经》,为余书《语林序》,全学《圣教序》,有见其《兰亭图》上写《兰亭序》,则咄咄逼右军,乃知自赵集贤而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在这件文徵明自作五言律诗的行书作品上,我们惊喜地看到几乎集中了二十世纪末我国所有古字画鉴定方面一流的大家,他们异口同声地给予了这件文氏杰作以极高的评价。

潘伯鹰认为文书之华彩风雅是因其人品高格所至,而谢稚柳亦抱同感。杨仁恺先生说文氏行草光彩照人,盛名千古。启先生更不愧为文苑名宿,短短六十六字说出了极其丰富的书评、诗评内容,启迪了后来者赏习这篇杰作的心智。老先生精辟恳切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这件至真至美的传世艺术精品崇敬、激赏的态度,他认为文氏的这件行书作品可以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


远帖》媲美,并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老先生还温和、谦恭地指出文氏诗中首句与末句同用一盖笔误耳其末字当是希 启先生的次停云元韵诗是对文氏书作的最好赏析,也是对文氏的书艺成就的最高评价。在启先生的赏析面前,一切就此作的评述都显多余。而面对文徵明的这件行书作品余愿效法启功先生之所为注——近赏——步幅小小地后退三步——而后面对大作行躬身大礼。圣贤为也。

注释:一九七二年,田原先生携当时尚未出名的林散之先生草书作品去北京见启功,启先生住医院。田原将林老书作张于壁上。启先生下床,移步上前近赏书作,片刻,脱下线织睡帽,步幅小小地向后退了三步,对着林老的草书作品躬身施以大礼。不久,当代草圣林散之一说自东瀛传来,自此,林散之书名大噪。(笔者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2986af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