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初文学

2022-07-11 22:4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章 宋初文学》,欢迎阅读!
文学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宋初”:即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明道、景祐年间,共七十余年。 一、宋初散文发展概况

沿袭五代旧习,作家(李昉、陶谷、徐铉、刁衎等),多擅长骈体,讲求辞采,风格浮艳。 1、反对五代余风:柳开和王禹偁。

2、反西昆派: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等。

西昆体:贵骈尚丽,讲究辞采声韵,风格富丽精工,浮靡文风再度泛滥。

为北宋诗文革新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除了王禹偁的若干作品外,并无突出的创作实绩。 二、柳开、穆修散文及其特色 1、柳开的散文创作。p20 a.理论:

1)首倡复古,推崇韩柳古文;2)强调文统和儒家道统统一;3)提倡平易的文风。 b.创作特点:辞涩言苦,缺乏文采。 2、穆修:

刊刻、出售韩、柳古文; 影响和培养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北宋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二、王禹偁的散文创作 <1>主张以韩、柳为榜样,“革弊复古” <2>强调古文要“传道明心” “道” 主要是指国计民生和时政时弊,“心” 主要是指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3>要求文章平易畅达,反对艰涩难读。 代表作:p作品229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音韵铿锵,既写出了闲情逸趣,也写出了对贬谪生涯的慨叹。

《待漏院记》p作品226描摹贤、奸、庸三类宰相上朝前的心态思绪,褒贬规讽,理正言明,语言生动形象,刻划深入细腻,行文摇曳多姿; 《唐河店妪传》写边境老妇机智杀虏,进而议论边政,建言御戎方略,前半叙事,简明凝炼,后半议论,切中时弊。 第二节 宋初诗歌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

北宋统一帝国的建立,把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学上并未发生同步变化,它有一个从因袭旧章到变革创新的过程。 诗坛上主要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个诗体的诗人。 二、白体诗人1、白体的形成 2、定义:p20)是指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他们主要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及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浅切清雅。

代表作: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

3、王禹偁:是唯一能突破白体束缚的白体诗人,也是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 A.生平作品(p作品选1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称王黄州。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忠直敢言。三次受到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他反对五代浮靡




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小畜集》《小畜外集》 B.内容、特色:p21 <1>早年:闲适的唱和诗。

<2>贬谪后:反映民生疾苦、忧国忧民情怀,感情纯朴真切。 《畬田词》p1《秋霖二首》《乌啄疮驴歌》《感流亡》《对雪》等。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 (《感流亡》) <3>写景抒情的近体小诗。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蔡宽夫诗话》 学杜主要是锤炼语言、营造意境。 代表作:《村行》p2《杏花》 三、晚唐体诗人 1、定义:

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2、代表诗人:

<1>专学贾、姚苦吟的九僧。p22 惠崇为代表。如:《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 内容单调贫乏、有句无篇。 相传进士许洞会“九僧”赋诗,“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欧阳修《六一诗话》

<2>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 A.特点: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 B.林逋(梅妻鹤子),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

诗歌内容: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特点:写景精细,字句精炼,意境完整、情趣活泼。 代表作:《山园小梅二首》 C.寇准(p23

“骨韵特高,终非凡艳可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二) 特色: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富贵时所作诗,皆凄楚愁怨。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四、西昆体诗人

1、来历: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馆阁中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

2、定义: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3、基本特征:

1)题材: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间有隐讽现实的作品,如刘筠的《汉武》p24

2)师法李商隐、唐彦谦,对仗工整、用事(典)深密、文辞华美。 4、影响:

以华丽典雅的风格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瘦硬,使宋初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 诗歌范围狭窄,雕琢浮艳,模仿痕迹过重,使其最终衰竭。 五、作品赏析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

<1>主题:通过描绘村行所见的乡野秋景,表现了诗人以山水田园自娱的达观情怀,也流露出淡淡的厌倦宦游、惆怅怀归的情思。

<2>赏探: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3>艺术

A、运用了以乐景写愁情的反衬手法。 全诗前六句描绘出明丽而秀美的景物,情调怡然自得,结尾却由他乡的村桥原树与家乡景色的相似,陡起思乡之愁,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失望,用笔极为含蓄。 B、写景手法独特,意象新鲜。

颔联注重写听觉,状声,描写的是大景、远景;颈联注重写视觉,绘色,描写的是小景、近景。颔联写山壑本无声,风过则闻之,这是真;山峰本不能语,却以“无语”称之,仿佛原先有语,能语,欲语,而此刻忽然不语,这是幻。可谓真幻交织,动静相应。 C、全诗语言浅近,自然。

色彩鲜明而不浓腻,对仗工稳而不雕琢,风格中正平淡却又淡中有味,深得白居易诗的旨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林逋)

★主题: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

★赏探: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

颔联是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颈联“以物观物”,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艺术:传神,将梅花形态、神态写到了家。

“疏影”句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幽美的境界,五、六句再用鸟、蝶的倾慕进一步烘托出月夜梅花的可爱,使梅花的形象更为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35d05c0242a8956bece4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