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丰子恺的儿童漫画

2023-02-16 17: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丰子恺的儿童漫画》,欢迎阅读!
丰子恺,浅析,漫画,儿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丰子恺的儿童漫画

作者:杨文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



摘要:丰子恺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 关键词:丰子恺;儿童;漫画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9-01

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他兴味昂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观剧者,观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在画儿童的时候,丰子恺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仁爱的父亲和宽厚的长者。

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一、丰子恺的儿童绘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阿宝赤膊》(图1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是丰子恺第一个女儿,大概也是第一个带给他快乐和灵感的孩子。阿宝的赤膊,露出的是她的童稚和她父亲的怜爱。

这女孩大约才三岁吧,可已经懂得害羞。妈妈为她洗完澡,在她的下身套上一条小裙子,便忙着去收拾脚盆了。她打着赤膊,还没有穿衣服,不由得双手交叉在胸前,怕人看她裸露的上身。她是谁?她就是阿宝.

你看,她没有脸。难怪有人写文章戏称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父亲作漫画,时常是意到笔不到。别看孩子的头只画一绺头发,头发下面一片空白,可是看上去却同有脸一样,我们甚至还可以想像出她的表情来呢!如果你想用筆去补画一张小脸,把眉、眼、鼻、嘴都画出来,请你试试看,你就会觉得画出来反而不好,还是空着更美!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这是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

《瞻瞻底车(二)脚踏车》(图2

这是丰子恺广为流传的一张画,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华瞻。面中,年幼的瞻瞻一手拿一个蒲扇,一个骑在胯下,一个立在双腿前面,就好像骑着一辆脚踏车,表现出了很强的想象力无怪长大成为著名的教授。当成名后的丰华瞻到外国的大学演讲时,礼堂上就悬挂着这张画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图3

画中的人物体态自然,感情丰富,充满母子之爱和人间真情。由此可见画家的心地善良、情感纯真和对儿童心理的了解。画家有多方面的修养,艺术创作是其心血的凝聚。寥寥数笔,真实而传情,看后使人感动,以教导和感化的方法,打动读者的心弦。 二、从文学角度

《缘缘堂随笔》的作者丰子恺先生,把孩子放到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他创作的叙事方式是初始融入孩子们进行沟通,当孩子们心情放松时,静静走上讲台谈自己的体悟,引起孩子们的警醒。

丰子恺习惯以限制叙事的叙事角度切入文本,丰子恺的叙述者往往有几个人轮流充当,或者本人,或者被叙述的人变成了叙事者,以各个人作为内在的焦点进行叙述。叙事学家拉伯克赞同固定视角的努力,然而热奈特却认为在叙事中往往出现有意无意的转调和变音更能体现叙述者的创作意图。

丰子恺厌恶成人的虚伪矫饰,于是就从一个孩子的眼中写出,通过这个内在焦点进行感受体验,叙事人的转调和变音却从孩子的眼中显现出来。再如《给我的孩子们》开篇便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昭示了叙事人对被叙述人物的开端,叙述者与非叙述者的对立。你们的称谓又让叙事人和被叙述人拉开了一定的审美距离,以成人的眼光来欣赏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但欣赏并非最终目的,而在于对成人、对世俗的厌倦和鄙视。因而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体悟的旨趣,童心易逝的况味。世上没有空穴来风,正如佛教中对因缘的参透,丰子恺以儿童为真大人的思想观念、思考方式受他的先生李叔同(即弘一大师)的深刻影响。李叔同在虎跑寺断食后曾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婴,丰子恺曾经皈依弘一大师并取法名婴行,这有趣的现象背后倒确实包含了一种因缘,和儿童的解不开的缘分。马一浮于192710月为《子恺画集》的再版曾这样题词:丰君子恺之为人,心甚奇之,意老氏所谓专气致柔复归于婴儿。丰子恺在此期为儿童创作的随笔以饱满的感情赞美儿童的天真,又以力透纸背的体悟来参透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59623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