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课后题及答案

2022-12-15 06: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课后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石壕吏,望岳,春望,杜甫,课后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课

后题及答案



一、研讨以下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在答复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理解故事开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老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1 3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详细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p ,初步探知诗的大意。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擅长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理论活动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假如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老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局部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三、古诗中多用对偶句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9e3075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