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

2022-04-09 20:1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欢迎阅读!
十首,绝句,解读,十五

解读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

摘要:元好问作为金代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其《论诗绝句三十首》,是我国古文学批评史上颇为著名的篇章,比较系统的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其第十五首对李白的诗品及人品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元好问;李白

元好问不仅是一位代表着金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伟大诗人,他也以其颇具开拓性的诗学思想而在批评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诗学思想,最为集中而系统地体现在他那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 《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五首曰: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这首诗首句化用李白的传世名篇《望庐山瀑布》句意,十分明确的表明,所评论的对象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第二句的理解上,所谓何曾憔悴饭山前,牵涉到传为李白所作的七绝《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戏谑杜甫作诗过于锤炼雕琢以至于刻苦伤身,或者又可以理解为李白认为杜甫诗思迟钝而加以讥嘲。而前人往往怀疑《戏赠杜甫》为伪作,因为李白以己之长而嘲杜甫之,如此则将李白人品置于何地。并且在元好问之前流传的李白集中,均不见此诗。而在元好问之后,《戏赠杜甫》渐渐被诸家辑李白集者采录。现在,郭沫若另有理解,其《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认为诗作后两句的一问一答,不是李白的独白,而是李杜二人的对话。再说详细一点,别来太瘦生是李白发问,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的回答。”“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从而裁定:李白这首诗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诗题中字,乃是后人误加。而李白对待文友也绝非小肚鸡肠,、尖酸刻薄之辈,观其待孟浩然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抑清芬。(《赠孟浩然》),待王昌龄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待杜甫亦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均是一片淳厚真诚之情,这才是李白的本来性格。

元好问并非扬李抑杜,综观《论诗绝句三十首》,多处赞扬杜甫,并且以杜甫为准则来论量其他诗人。如第十一首: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便是赞扬杜甫一系列描写秦川的诗作乃是出自亲身生活体验的佳作,并以此来反对那种悬空遥拟、一味模仿的文风。又如第二十八首: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亦以杜甫作为典则,来批评江西诗派虽然自称是宗法杜甫,其实并未得到杜甫的古雅”“精纯。元好问便是效法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在首篇中云正体无人与细论,因而要担当起疏凿的大任,以使泾渭各清浑,这样的文字精神和思想,俨然也是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遗意。所有这些均可见出杜甫在元好问心中十分尊崇的地位。

元好问强调,真情实感,实事求是。在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十一首中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六首中也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些都表明了元好问对的重视。首先,他强调情感的真实性。他认为诗歌反映的必须是诗人的真情实感,以展现其心中不平之块垒。如果不是诗人自身的切实感受,终究是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古往今来,凡具有不朽魅力的诗歌,无不是诗人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元好问流


传后世的诗文词作,有的悲愤痛切,有的沉郁低回,有的放浪形骸,有的一往情深,无不是饱含沧桑的切肤之痛,这是诗人处金元交替之际,历经战乱灾难的真实反映,所以他说:暗中摸索总非真”“心画心声总失真,靠模拟冥思得来的作品总不会有感染力的,因为失其本。其次,他强调创作的真实,即诗人的创作与情感应保持一致,要求言为心声,文为其人,反对口是心非,以假乱真。《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六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首绝句就是嘲讽、批评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潘岳作《闲居赋》,文中标榜自己情志高洁,淡泊名利,曾名重一时,而其为人德行却是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为人不齿。元好问指责潘岳们的语言伪饰,为人造情,人文不一。

《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四首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这里指出了两个重要的词天然”“真淳天然语言的不加雕饰,以真面目示人。邓昭祺在《豪华落尽见真淳》中也谈到:“‘两个字在这里指修辞所达到的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是从作者本身的人格来的。没有一种天然的人格,决写不出天然的诗来。……‘天然如何会使人有新的感觉呢?因为具有天然这种品格的人,他是以他的本来面目示人的,也就是诚,也就是真性情。有这种品格的人,发之于诗,令人即使在千古之下读之,也可以感到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我们面前,所以能够万古新了。这就是真淳魅力。

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二十九首中,元好问对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倍加欣赏,认为其自然清新的语言恰到好处地变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寄至味于平淡之中。

另外,元好问还强调诗歌的语言要与情、景相融,格调一致,浑然一体。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七首中,高度评价了北齐民歌《敕勒川》,欣赏其天然的诗句与壮美的地理环境、豪迈的牧民生活相生相融,美轮美奂,达到了情、景、意的完美结合。

《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还有更多的篇章都表达了元好问强调诗歌语言崇自然的观点,对于当时诗歌语言的非自然提出了批评。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九首中,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批评陆机文章的琦靡冗长,形式华艳;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十首中,批评元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十三首中,批评卢仝诗歌过于好奇逞怪,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十七首中,批评对声律音韵过于雕琢的诗句,使文学创作受到很大的束缚;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第二十二首中,批评苏黄后学追求奇险,堆砌生典,雕琢生硬的不良风气等等,针砭时弊,有感而发。

元好问的诗论,是针对金代初期、中期的诗歌,崇尚尖新浮艳、内容空虚的弊端而发的。他标举得真诚古雅和自然真淳的诗学观,不但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就是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2]邓昭祺《豪华落尽见真淳》,1967年,第7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d629d8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