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活着不易

2022-09-02 13:0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如戏,活着不易》,欢迎阅读!
不易,活着,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生如戏,活着不易

作者:赖晓路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7

摘要:电影《活着》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本文从视听语言、人物命运、视觉符号等角度,对影片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视听语言;人物形象;视觉符号 一、电影概述

电影《活着》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作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徐福贵和家庭历经沧桑和磨难的戏剧故事,也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风格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悲剧的重复,即人物因为命运的安排而接连遭受悲剧,制造出一种叠加和累计的效果,从而让观众深思。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贯穿了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徐福贵的遭遇只是影片最浅一层次的故事,由这一个家庭的兴衰悲欢勾勒出了一段历史,描绘出了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中国老百姓的命运,影片的主旨是表现人活着在世上和命运不停做抗争但却无能为力的境况。再现了张艺谋想要表现的宿命论和人生观。

主人公徐福贵是一段历史的人格化象征,他的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和表意作用。电影对历史的描述和分析在徐福贵的个人命运和整个家庭的变迁中被故事化和视觉化地展示出来。将人物与时代历史相结合,是这部影片独特的表达方法。徐福贵的每一段生活都是当时中国社会的镜像投射。

二、皮影戏的符号表征

在影片中,皮影这一视觉元素具有相当大的符号性,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寓意。同时,皮影还担任了影片的暗线,不只是象征人物形象,见证人物一波三折的命运,在实现情节和场景的连接与转换上,以及烘托感情基调和渲染背景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巧妙的作用。

福贵搭了皮影戏的班子,风餐露宿,为生存而到处奔波,在一次演出时,一群人都在卖力的演出,突然一把尖刀刺穿幕布,戏曲戛然而止,大家迷茫不知所措,尖刀挑开幕布,一群官兵映入眼帘,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这一幕十分具有戏剧性,一群人专注于唱戏,可殊不知戏外面的世界已经是另一番模样了。这之后,他被国民党强征当民夫,做苦力,肩拉大炮,此情此景,福贵自己就如同皮影一样,受人操纵,像一个牵线木偶,但又无可奈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8fab5b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