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客》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

2022-11-23 21: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安客》读后感3000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长安,读后感,笔记,读书,3000

《长安客》读后感3000

《长安客》读后感3000



大雁塔始终是长安城最讨人喜欢的名胜,特别是春天。春风渐暖,行道两旁的槐树返青,在蓬蓬绿色里,桃花、辛夷,次第开放,连风也被染上花香。进士科考试凑在初春二月放榜,在跃跃欲试的春华中,功成名就的得意也翻倍。(摘自北溟鱼《长安客》

大雁塔现在也是西安城最讨人喜欢的景区,一年四季。春日里跑跳着的小朋友放风筝,盛夏傍晚三两好友约着漫步于音乐喷泉的凉意,深秋清晨不远处师大附中的学生朗朗读书,冬日雪后它就让西安变成了长安。当然,少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以及乐衷于跳广场舞的大妈。

大概很少会有人说西安是一座快节奏的城市,它给人们的印象永远是历史感、厚重、懒散以及工资低,比起北上广深的锦绣高楼、灯火璀璨,偏爱它的人若不是因为家在那里,一定心中有着某些由历史而生发的情愫,幻想抓住些早已逝去的往事,一些自己的故事。

我们大多数人最初接触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家里那本永远被放置在书架上却很少被捧起的《唐诗三百首》大概是不经意间没头没脑脱口而出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或许是学生时代语文课上的顶流——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的诗,没有商量的抄写并背诵。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历史、喜爱历史,却没有人不愿提起唐朝,它惊艳、它骄傲、它包容、它进取、它见证了还是普通人的诗国群星生命之悲喜。 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大唐,长安城里最不缺的就是至暗与欢欣。 我们所认识的那个李白是对月饮酒的诗仙可李白也是那个因为没有户籍,无法参加任何正规的考试而飞黄腾达,为了活下去,疯狂地为所有能为他说上话的人投诗求救,为了做官自我吹捧、干谒求人、笑脸相迎的异乡人。朋友们只看到李白的乐观明亮,却从不曾触及他的痛楚孤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默契,不需要多余的人。语文课本上,眉头紧锁,一脸忧愁的画像主人一定是杜甫。不知为什么,杜甫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就不轻松。世人只知李杜名气大,只知子美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哪曾想他无能的连自己的小儿子都保护不了。杜甫的出身并不差,他的爷爷是长安城里的名人杜审言。年轻时,生活、考试、事业都不会让他烦忧,单凭卓绝的诗才便足以让这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提前享受未来的善意。可人到中年的杜甫,却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又用什么为妻儿遮风挡雨呢。为了生存与责任,杜甫积极推销自己、积极参加考试、挖空心思歌功颂德,写满了自己都看不起的字。终于,在地大米贵的首都得到了一份可以勉强养活家人的工作,可还没来得及成为家里的一片天,小儿子就已经饿死了。

1




《长安客》读后感3000

那个15岁就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天才少年白居易,那个天下皆知的表白神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作者白居易,在长安客居了十多年,搬了五、六次家。实在是不喜欢一直漂泊的日子,于是在做主客郎中知制诰时买下了一栋二手房,终于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样子去布置,不用担心因为搬家而重来。快乐的他写了两首赞美诗,可母亲早已不在了,涨工资买房子又是为何呢。还有那个总写《无题》的李商隐,我们在回忆往事之时爱吟诵一句: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却不知这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四年为自己人生作的注脚。他渴望被人理解,到头来回馈给他的却只有这首《锦瑟》。曾经带李商隐去大雁塔散步的令狐绹,李商隐视他为哥哥,为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的知己,为不只今生今世的独特缘分。哪知会有一天,在想见令狐绹的时候还要揣测令狐绹想不想见自己,只因为此时身份悬殊,感情自然也的有分寸。诺大的长安城,唯一的亲人也没有了。

辉煌的唐代长安城在清晨五点依然保持着她一贯壮丽的面貌。 一条横贯南北的朱雀大街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属于皇族的宫殿与官衙,以及围绕着他们的高管显贵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与东北部高档社区。城中心的鼓楼掌握着城市的生息。每到日落鼓响八百声,在鼓声停止前,城里被分割成方块的一百多个居住区关门歇业,行人回家,再不许有人在街上行走。直到第二天五更天刚破晓的时候,宫内的晓鼓响起,坊门才能开启。(摘自北溟鱼《长安客》

在这静穆的夜色中,李白叹着气,杜甫在焦虑,王维想不明白为何又一次被抛弃,年轻的柳宗元、刘禹锡以为能够成为时代的英雄,白居易早已穿戴整齐准备迎接黎明时的皇宫城门,而李商隐正思念他曾经无话不谈的哥哥……生存、友情、家庭、梦想,这每一个词背后的故事足以让这些长安城里的年轻人手舞足蹈或垂头丧气。诗句本是他们才气的象征,用以言说那些不可说的情感,可在时代与命运的闸口,他们只有用最心爱的东西才能求来一丝活下去的资格。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长安城里的年轻人来来去去,一代又一代。这座城市终究不再是米贵居不易的地方,晨钟暮鼓的声响也早已丢失了它原本的意义。他们真实的生活不可考,留下来的只是那些以各种形式被诉说的故事。但我相信,情绪骗不了人,对梦想的渴望也骗不了人。这是超越时空的,生命永恒的期待。

打小在西安长大,我对这座城市的偏爱自然是因为家。今天的古城西安早不能等同于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长安,也不是让当代年轻人的梦想开花结果的首选城市。它的夜景不够璀璨,没有那么多高楼,也便没有机会见证更多生命在夜幕降临时真实的哭与笑,揪心的疼痛与艰难的选择。 可它依然是很多人的心之所向。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1a8582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