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善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的例子

2022-07-24 11:1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十九首中善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的例子》,欢迎阅读!
兴和,古诗十九首,写景,善用,抒发

古诗十九首中善用比兴和写景来抒发感情的例子

十九首诗的兴通常和比融合,形成兴而比的特征,共同承担对于诗的作用。诗中或感时而兴比,如“琳琳岁暮云,蝼蛄夕鸣悲”“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上诗都以“冬”入诗,表现的不仅是季节的冬,而且是情感的冬,冬天的萧索,寒冷也像秋那样使人感到寂寞,凄凉;或感物而兴比,如“青青陌上柏,磊磊涧中石”“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都是很好的例子。第一首诗人以柏、石起兴,是把它们作为长存者的象征,反喻人不如物,以致有下文“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第二首,孤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有了坚实的靠山,可以很好的成长。而“兔丝”“女萝”则均为依附植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意思是自己虽已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这两句以孤竹附泰山起头,反衬了女子新婚与丈夫分别后的孤独与无助。单纯的比喻在《古诗十九首》中较为普遍,从形式上看,有以词为比,或明喻“若飚尘”“如玉”“如朝露”,或暗喻“策高足”;有的以全篇为比,即以神话传说入诗的《迢迢牵牛星》诗人在想象中以织女表现了人间思妇的情怀;但比较突出的还是以句为喻,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思为双飞雁,衔泥巢君屋”。这些比喻使诗人内心的深厚感情具体化,便于读者把握和体会。

我们知道,比兴是《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的重要方法。《诗经》中大量运用了比兴,但《诗经》中用来起兴的景物与下文很少有意义


上的联系,兴句仅仅作为发端。朱熹曾说

《诗》之兴全无巴鼻”,而十九首则不同,它不仅兼有暗比,象征的作用。如《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诗一开始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河畔草青青,园中柳郁郁,显然是一种春光洋溢的景象,而春天又是欢娱的季节,这对空阁寂寞的少妇来说自然会触景生情的。这里春的茂盛更反衬了少妇的寂寞和孤独,可见这里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是紧密相关,完全融合的。再如《明月皎夜光》一诗前八句以“秋夜之景”起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这与下文诗人悲凉忧郁的情感混为有机的整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十九首的用兴就是这样的传神自然,与下文的连接更是过接无痕,天衣无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254126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