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碑与劣政碑

2022-11-16 12:1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政碑与劣政碑》,欢迎阅读!
德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政碑与劣政碑

作者:孙崇政

来源:《党员文摘》2015年第01

在我国封建时代,百姓颂扬官吏德政,多采用刻石立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或去思碑。据考,这种德政碑,不少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

唐代名相宋景曾辞绝吏民给他立碑。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宋景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持正守法的宋景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唐玄宗从其所请。中唐诗人白居易在《青石》诗中写道: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一针见血地揭露德政碑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时弊。

当然,也不是所有德政碑全是不镌实录镌虚辞的。据《旧唐书·良吏传》记载,唐高宗时,韦景骏任肥乡县令。鉴于漳水连年泛滥,百姓深受其害,韦景骏审其地势,拓南数里,因高筑堤,又把架柱长桥改造为浮桥,自是无复水患。时河北发生饥荒,韦景骏躬抚合境村闾,必通赡恤,贫弱独免流离。韦景骏调离肥乡后,当地百姓自发地为他立碑颂德。此碑所镌,乃是实录,并非虚辞。

被康熙皇帝称为古今第一廉吏的于成龍,为官23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任罗城县令七年,与当地百姓如家人父子,离任时,罗城百姓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哭而返”;黄州做官离任时,黄州百姓遮送至九江,凡数万人,哭声与江潮相乱”;在两江总督任所病逝的噩耗传开后,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江宁(今南京市)、苏州及黄州都给他建了祠。

不过,也有反例。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广西兴安县遭遇旱灾,民不聊生。知县吕德慎不但不体恤民艰,解民困,反而逆施苛政,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兴安百姓得知广西都督陆荣廷将取道兴安去湖南,便拦路告状,终于把贪官吕德慎拉下马来。为纪念此事,百姓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为吕德慎立碑,碑文曰: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县吕德慎劣政碑。此碑现收藏在兴安县四贤祠内。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军统特务许良安任云南省路南县(现改为石林市)县长,上任后,巧取豪夺,鱼肉百姓,而且滥捕无辜,摧残教育。全县百姓忍无可忍,掀起反贪倒许怒潮,不断向上控诉,《云南日报》公布了许良安贪污罪证,云南省政府只好将许良安撤职。落马后的许良安惶惶如丧家之犬,深夜化装逃跑。但民愤未息,翌年,路南百姓为许良安立碑,碑文曰: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古无有为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此碑至今存放在石林市文化馆内。

(李云贵荐自《半月选读》2014年第23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3376f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