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2-04-24 17: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谐社会下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欢迎阅读!
医患,对策,探讨,现状,和谐

和谐社会下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中国发展速度迅猛,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医患关系作为社会中其中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践经验对现今医患关系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问题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医患关系;处理对策



1.引言

近年来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报道日益增多,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不良医生受贿、不讲理的患者及家属殴打医生等等事件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上,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降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感,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和谐稳定。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现代医患关系的现存问题和处理对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2.医患关系的现状

2.1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信任感低

在过去,患者往往对医生心怀敬意,对医生的话是深信不疑;然而在今天,这种信赖却打了折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智能化,患者或者说普通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通常都是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而他们面对爆炸的信息量,却缺乏甄别能力,常常以偏概全、以管窥豹,所了解的内容并不完全准确;隔行如隔山,患者们还缺乏对医学的专业性的认知:培养一个医生一般需要11年,本科5年、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3年、专科医生培训3年,如果攻读硕士、博士还需要5年,故此医学专业性较强,并非通过百度就能完全了解。医、患两者之间的沟通情况不容乐观,一般都是患者似懂非懂找百度、亲戚朋友打听医学知识,从内心防着医生、怕医生的大处方,大检查质疑医生人品。有的患者甚至是丝毫不信任医生,宁愿吃江湖骗子开的所谓神药,也不吃医生开的药。此类现象也不能完全怪患者,确实有的医生人品较差,觉得自己的付出远远大于收入,心态不正,思想抛锚,经不住医药表给出的药品回扣这种利益诱惑,给患者开不必要的昂贵药物,所以有人因普通感冒去医院就诊就花了几百元;然而多数医生都是尽职尽责,不必要的药绝对不开,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但是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病孩子的家长强烈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医生耐心和家长解释,抗生素不能滥用,家长却不听还辱骂医生,这是对医生的知识的不信任。许多人宁愿相信朋友圈里的养生之道,也不信医生的规劝之言。 2.2医患双方之间沟通不良

医学专业性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并不是找度娘就能完全了解,人体很复杂,生病亦不会按照书本知识患病,可能会夹杂其它病症,例如一个急腹症,通过仪器检查是不能完全诊断的,需要综合考虑,甚至需要手术剖腹探查,术前腹中情况医生也不可能完全了解,需要术中探查了解真相,但患者及家属可能不了解,一个腹痛就诊,居然需要做手术、这些都需要医、患两者之间的沟通,尽量把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情况讲清楚;但由于医生超负荷工作,可能面对家属或者是病人态度稍差,或者解释不够故此导致沟通不良;其次医、患双方面的原因,例如早年间医师可以根据经验、自身的医疗技术给患者治病,尽量不做检查,或者患者拒绝做检查,但少数出了意外,患者会将医师告上法庭,其言辞是我非医者,我非专业人员,我不知道做什么检查难道医师自己还不知道,故此医师百口难辨;这样的事情渐渐多起来了,医师吸取前车之鉴,凡怀疑患者哪方面有问题,总会做这方面的检查,换个角度其实也是让自己的诊断有依据,保护自己,但患方却又言辞凿凿说医师滥检查,这样导致医者横竖都没理,故此医师防患者,重于防盗;换言之,其实都是医患双方沟通不够,谈吐方式欠妥等导致无效的医患沟通,导致在就诊过程中患者不配合医生或者出了医疗事故后医生无法向患者家属交代的问题。 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3.1医护人员的问题

就医生而言,医生天天超负荷工作,见得多生老病死,不能像患方第一次见生死而沉在


悲哀中,因为医生不是牧师,还有很多病人需要救治,需要争分夺秒,但还是应换位思考,平复一下情绪,给予病方关怀,足够耐心的解释,拉近彼此的距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2.8%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态度、沟通不到位造成的,医护人员不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没有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也没有通过多点关怀来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误会越来越深,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双方将很难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个别人员因为一己私利而不顾病人经济,尽管有明确规定禁止,仍有医生开贵药、乱检查、收红包等现象,这些一旦经人们口口相传或媒体报道,则会严重损害医护人员们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公众对医护人员的印象不好,所以会常常怀疑医生的医治方案。这种现象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3.2医疗体制的问题

由于之前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够,医院出于维持自身发展的考虑,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医院里医院领导为了维系开支、院方发展,不得不给医生下任务、下目标,例如门诊量而言,一天一位专家100个门诊病人,患者抱怨挂号几周甚至一月,排队几个小时,见医生不到10分钟甚至更短;我们分析一下便可得知100个病人,每位患者10分钟,医生需要16.7个小时才能看完,期间医生不吃饭、不休息、不上厕所;故此是体制问题,如果规定一位医生每天只看2030位患者,我深信被诊治的患者会较为满意,但多出的患者怎么办?此外,大部分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医护人员也选择挣奖金,但他们的奖金是用劳累和时间换来的,最终还是难免引发冲突、误会。

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很好地给予患者充分的保障,因为大医院有许多医疗资源,所以许多患者会涌去大医院就诊,导致了就医难,其中有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无业人员或其他没有医保的人员,他们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导致了看病贵,甚至因病致穷,一病回到解放前,这种经济压力使得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医患之间的嫌隙加大,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3.3患者的问题

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所患疾病的了解,未能正确认识到医疗的局限性,对治疗结果期望很高,他们没有意识到医生不是神,医生不是万能的,不能给予100%的把握,不是花了钱来医院治病就一定能治好,不是医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律,所以一旦治疗结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时就会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尽职,于是便会有患方抓住医生的某一句话,故此产生医疗纠纷。患者一方对医护人员缺乏理解、信任以及配合造成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除此之外,患者对维权的意识和途径都不够了解,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权,而是采用过激的手段,例如大闹医院、殴打医生等手段来向医院索要赔偿,甚至常出现杀医事件。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4.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对策 4.1医方角度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需不断更新、学习,故此有了医护人员的继教育和考核,院方需保障医护人员的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安保机制,其次保障医务人员福利进而减少医护人员为一己私利做出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

然后作为医护人员要关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关怀,提供更好服务。医患两者多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消除误会,不仅可以促进治疗的进行保证治疗效果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最后医院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良好氛围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4.2政府的角度

要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要发挥政府在医疗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首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穷的问题。其次规范各类媒体的报道是否真实,而不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歪曲事实,例如标题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的要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要求。 4.3患者角度

患者要正确认识人体疾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性处理与医生间的分歧,因为治疗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患者以及家属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理性、宽容,不能只是


被动接受或意识上毫不负责地将自己的健康全盘交给医生,要主动向医生了解病情,了解治疗方案,而不是找度娘等道听途说,多给予医生信任、宽容。遇到医疗事故时要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不应该采取极端手段。 结语

建立一个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都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全社会各方面都应该为这一目标而奋斗。医患关系已经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相信大家都不希望看见一个充斥着怀疑、暴力、悲伤的世界,所以,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医患们温情有人情味的一面。希望早日创造出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丁玉宝 . 和谐社会视野下医患关系研究 [D]. 济南:山东 师范大学,20134.

[2]刘瑞明,冯钰丽 . 对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J]. 卫生经济研究,2013160-62. [3]付强 . 对创新和谐医患关系机制的探讨 [J]. 中国医疗管理 科学201442):18-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470dd2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