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材分类

2022-11-13 20: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题材分类》,欢迎阅读!
古诗词,题材,分类

孩子学会题材分类法,古诗词提分不在话下!

古诗词赏析是中考语文得分率最低题型之一,但仔细想来,不难发现两大阻碍:读不懂诗和不会表达。如何读懂诗人想表达的情感,首先需要迈出关键的一步,是要知道诗人的题材是什么,具体抒了什么情,确定大方向。

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叙事诗经典之作如:《诗经》中的《氓》,乐府《陌上桑》,唐代《长恨歌》,北朝民歌《木兰诗》。抒情诗占中国古诗的主流,由所抒情感主要可分为思乡诗、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

思乡诗

提及思乡诗,最先想到恐怕是李白的《静夜思》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乡亲人,睹物思人。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抒发厌恶战争,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题目“闻笛”点名是思乡,前两句交代地点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跟前面的情感,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送别诗

古代的送别诗尤其多,现在看来估计是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一旦分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现在送别喝酒践行是最常见的,古人不仅仅喝酒送行,还有折柳枝,写诗送行,按时间地点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事情,赞扬汉朝威德,点出全诗主旨。

田园诗

主要是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边塞诗

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以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时期:边塞诗基调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中晚唐:国势渐衰,悲壮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国难当头,边塞诗中更多的体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


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不管什么时期,边塞诗都是爱国的主旋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描写边塞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将士们的思想活动,后四句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高昂的激情。

咏物诗

咏物诗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独特的赞赏,来表达自己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傲岸不羁等精神品质或理想。陶渊明的咏菊,书写自己的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的咏梅,表明自己坚守正义的气节。综上可以得出,咏物言志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再分析诗人所表达的精神品质。

南国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诗中第一、二句式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之词,最后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的状态。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情况,诗人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不胜悲凄。



咏史诗

咏史诗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主要分为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或者是只对比不议论,所以同学们要对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对人物史实有一些了解,体会诗人意图。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敌人,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引发诗人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4a3aa0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