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2022-11-25 10: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饮酒,诗词,上册,教学设计,单元

25《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教学目标

2、赏析这首诗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了解朗读的节奏、诗文内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逐句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清晰直观讲解,帮助学生化解

设计思路

心中疑难,加深印象。作业的布置是对上课内容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片头和导入

明确学习目标,走近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8秒)

1、听老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陶渊明

结庐\\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能尔,心远\\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

2引导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

二、示范讲解 4分钟左右)

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270 58



时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三、结尾

任务驱动,学生积累。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22秒)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b7ac38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