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挂艾草、菖蒲、榕枝

2022-06-11 14:4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挂艾草、菖蒲、榕枝》,欢迎阅读!
菖蒲,风俗习惯,端午节,艾草、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

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

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

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

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

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

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

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中医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

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

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

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

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

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

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

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

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

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

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

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

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

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2




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

“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

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

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

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

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e0908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