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傩戏

2022-03-25 14:55: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傩戏》,欢迎阅读!
傩戏,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傩戏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中国的傩事活动可追溯至久远的上古时代,商周,春秋,秦汉乃至明,传留至今。最有名的大抵是楚国的傩舞活动。楚人“信鬼神,好淫祀”,而江西为楚国的管辖地,楚人的巫傩习俗也深刻地影响了赣傩的传承。赣傩从春秋一直保存至今,江西萍乡,其辖地至今遗存的起傩仪式“启师、请神—点将、发兵—行傩—归庙”就与公元前三世纪流传于楚国《九歌》祈神程式“布坛、迎神—降神—酬神—送神”颇为相,而且《九歌》中的天神、水神等神灵,也可以在萍乡的傩神之中找到。说明萍乡傩可能与战国时期楚地古傩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并有可能同时传播。

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的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土家、壮、侗、仡佬、苗等民族的傩戏属民间傩;地戏、关索戏属军傩;藏族聚居区大寺院的跳鬼,包括北京雍和宫的正月跳鬼属寺院傩。据有关专


家调查表明,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兴趣,美国、日本、法国、西德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多次专程前往考察。

古代的傩礼,有两大任务:一、定期驱傩;二、为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它至少与军礼和凶礼有关。所以,要了解和研究傩文化,也需要多少知道一点五礼的常识。简单的说:一吉礼,是对天神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祭祀之礼。封禅就是历代最大的吉礼。二凶礼,是指伤亡灾变之礼,包括水旱、饥馑、兵败、寇乱等礼,以丧礼最为重要。三军礼,主要是指军武之礼,有亲征、遣将、受降、凯旋、大射等礼。傩礼,多数朝代都归于军礼。四宾礼,是指君臣、父子等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外国之间关系的仪典。五嘉礼,则是指登基、册封、婚冠、宴乐、颁诏等“喜庆”之礼。

傩戏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脱胎出来的戏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这种戏曲艺术形式,曾经一度遍布三湘四水,省内的苗、侗、瑶、土家族村寨都有其活跃的身影。

在傩戏形成的最初阶段,像戏曲的出现一样,它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被人们普遍接受。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上的宗教意识相应减少,很少人听说过傩戏,傩戏也逐渐消亡,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近年的京剧进课堂、黄梅戏行天下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傩戏却因解放以来破除封建迷信,导致文化形态遭到摧毁,只在某些偏僻落后


的山区还有所保留。20世纪60~80年代,傩戏一度被禁演。跌入低谷,只存在于偏远的乡村地区。

进入21世纪,国家对傩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和研究更为重视,各地许多傩文化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傩戏传承方式的局限性也使得其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年轻人的思想也大多在外出务工,对傩戏的传承漠不关心。傩戏的意义也逐渐被大家淡忘,只留下逢年过节团聚时取乐的功能了。

傩戏的保护传承意义巨大,其历史价值高,表现形式丰富,在“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当下,保护流传傩戏,不仅仅要靠政府、国,也要靠能传承、能有力传承傩戏的下一代青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f2c8e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