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2022-04-11 20:4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探讨》,欢迎阅读!
会计学,改进,探讨,措施,课程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进措施探讨

作者:区灶芳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12



摘要:《基础会计学》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到他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与将来从事这个行业的愿景。本文针对《基础会计学》的授课对象及课程特点,并结合自身从教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职业要求

一、引言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就好比建造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但是,大一学生刚从应试教育的体系里考上来,对会计这个领域一无所知,对会计专业名词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何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他们喜欢上会计这个专业,决心把这个专业学好、学精,这是任课老师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二、学与教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经过对我校17 12 个会计专业班,大概720 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他们选择读会计专业的原因的结果显示:大概有60%的学生是因为父母、亲人或朋友建议;10%是因为喜欢数学10%是因为知道现在社会对会计专业需求比较大;20%是由于专业补录,学费等各种原因。很多男学生误以为该专业是属于理科,但是是属于文科,在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导致他们容易出现厌烦的心理;而对于女学生来讲,会计不仅仅依靠记忆,更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她们会感觉与她们想象的文科科目有很大不同。综合两种情况,大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时与期望有较大落差,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强。

2.学生未能从素质教育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专业教育的学习方法。大一的学生在学习时还沿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上课时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记住。在平时作业,考试也能获得高分,造成他们容易出现满足的心理,觉得自己已经全面掌握知识,对知识还停留在直观的用分数去衡量,缺乏一种深究钻研的精神,忽视了知识对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例如:对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课堂提问学生每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他们都能准确回答得出来,但是一旦应用于经济业务当中就会出现各种错误与混淆。总体上缺乏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判断分析能力。

3.任课老师缺乏授课经验及会计实践经验。面对大一的本专业的学生,大量的专业名词,毫无接触过的知识领域,任课老师是否能将枯燥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及应用生活化的例子让他们理解,这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授课老师要有一定的会计实践经验。然而,现在的三本高校聘用的大多数是一些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虽然有完备理论知识体系,但由于授课经验不足,加上毫无会计岗位的一些工作经验,使得上课时只能按照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授课,缺少拓展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兴趣大大降低,失去学习动力,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4.课程最终成绩考核结构不合理。目前,很多高校该科的最终成绩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以我校为例:《基础会计学》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成绩50%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作业占20%、考勤20%及课堂表现占10%,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作业方面:一些学生通过抄袭其他同学也能获得高分;期末考试中,选择题及判断占据


比较高的分值,学生把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也可获得较高成绩,所以到了大二以后,即使在大一里获得高分成绩的同学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也会觉得与《基础会计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的,很多知识点需要理解才能准确地核算出来。所以,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应用实际能力的考察和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三、《基础会计学》教学改进的主要措施

1. 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税局、银行等参观学习,从整体上了解财务工作的流程;邀请一些资深的财务管理人员到校开讲座,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当前财务工作的一些职业要求及该领域的一些动向与前景,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哪些方面能力及树立他们学习该专业的信心。

2.提高任课老师授课能力及会计实践能力。通过组织该科老师进行示范公开课,相互学习,提高授课能力。同时可组织教师多进行网络培训及带队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职业比赛,因为这些职业比赛要求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教师提升会计实践能力。且可要求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工作,切身体会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3.重构最终成绩考核结构。最终成绩结构还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但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升到60%,期末成绩调降到40%。在平时成绩中加入实践成绩占20%,其他部分比例不变。实践的形式包括:学期末的会计实训,校外学习活动等。通过加入实践成绩占比,让学生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

4. 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各种不懂的问题,只要一解决不了就直接找老师,基本自己没有思考,他们也不懂得怎样去思考找出错误,例如在做资产负债表时,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不平衡,只要一出现不平衡就找老师,说自己已经核对了很多次还是找不到错误,要求老师帮忙。老师在此时不应该直接帮他找出到答案,而是要教会他找差额的方法,例如:借贷方合计相减,看差额差了多少,然后根据差额判断是输错数还是漏填数。因为学生毕业后出来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数字,如果不掌握这些查数的技能,对于一个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不能胜任工作的。

5.培养学生用会计工作的职业要求来规范自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大量的数字,就开始不耐烦,失去了耐性,不想再深究,只想敷衍了事,把作业完成就算了。他们不明白这些数字对应的意义,填错或乱填这些数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些数字反映的是什么财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会造成怎样的错误判断。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要具备细致,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对于一分一毫都不能马虎,都要认真,坚持地找出原因才行。所以作为任课老师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初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这种职业素养,告诉他们,会计的职业要求,做事要严谨,要细致,不能懈怠,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会计人员该有的专业素质与性格特点。

6.在实训里分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财务管理监督能力。许多高校的会计实训是学生一人充当多个工作岗位角色,这样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监督功能。应该分小组进行实训,多个角色同时进行,这样不同的角色在实训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经济业务的实际运行,并如何发挥自己岗位的监督管理作用起到财务监督控制的机能。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是该专业的根基。上好这门课既需要学生的努力钻研,更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引导学生打好基础,逐渐养成会计人员的特有的良好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与时俱进的实训机会与平台。只有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门课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架构,使学生学有所成,适应当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楠楠.《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技资讯,2018,16(07):159+161.

[2]王琴.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重构[J]. 纳税,2018(09):58.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9f6a56c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