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新稿·自序》阅读题及答案

2023-04-19 11: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岁新稿·自序》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自序,百岁,答案,阅读,183

《百岁新稿·自序》阅读题及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八十五岁那一年,我离开办公室,不再参加社会活动,回到家里,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

我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时期,友人戏称我四朝元老。

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八十一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

2003年冬到2004年春,我重病住院。我的九十九岁生日是在医院里过的。人们听说这里有一个百岁老人,就到窗子外面来偷偷看我这个老龄品种,我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家说,和尚活到九十九岁死去,叫做圆寂,功德圆满了。我可功德圆满不了。病愈回家,再过斗室读书生活,消磨未尽的尘世余年。 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想知道一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背景。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可是旧纸堆里有时发现遗篇真本,字里行间往往使人恍然大悟。

先知是自封的,预言是骗人的。如果事后不知道反思,那就是真正的愚蠢了。聪明是从反思中得来的。近来有些老年人说,他们年轻时候天真盲从,年老时候开始探索真理,这叫两头真,这是过去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经历。

老来回想过去,才明白什么叫做今是而昨非。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 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摘自周有光《百岁新稿·自序》

材料二114日,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有着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先生以112岁高龄辞世。

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最大功绩是创立了汉语拼音系统。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时,他就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55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他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1961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对于这段辉煌的历史,周有光却看得很淡,他一直坚持创立汉语拼音系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姑终认为,他个人在其间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不仅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材料三作为《北京晚报》的记者,我跟周先生有过两面之交,在我的印象中,老爷子是一个非常随意谦和的长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老爷子脸上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坦诚和善良,甚至是很单纯的。

有关汉语拼音之父的说法,并不是老爷子自封的。记得当年我采访他时,跟他提起汉语拼音方案的事,老爷子在我这个记者面前淡然一笑说,这是集体智慧,只字未提自己的功劳。


他曾在《晚年所思2》里,专门写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特别强调了拼音方案委员会是吴玉章领衔,而且是吴老建议用拉丁字母方案。他自己则只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员,案的具体研究者和执行者。

作为语言学家和当年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后一个制定者,而且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年轻的记者在报道时,把他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就我对老人的了解,他是最反对什么什么之父泰斗大师一类虚名的。所以,有些人以贪天之功为己有来评价周先生,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对英雄、对先辈没有敬畏之心的年代。让人心寒的是有些人对所有英雄、伟人、名人都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给以抨击,不但质疑他们的生平事迹,而且怀疑他们的人品和人格。这些人是何用心,正直善良的人实在难以理解。

(摘自刘一达《有关周有光的讨伐和汉语拼音之父的争论可以歇歇了》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周有光自述晚年以看书、写杂文为消遣,特别是百岁病愈后回家消遗未尽的尘世余生,字里行间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

B.材料二满足崇敬地对周有光一生业绩作了高度评价:主持”“主导等用语都显示了作者对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创建中的地位的看法。 C.材料三中,《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对有些报道称周有光为汉语拼音之父表示不能认同,因为这绝对不是周先生自己的意思

D.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最真实;材料二、三都是他人的描述和评判,虽是真诚之语,但都是主观的,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从材料展现的周有光的为人看,现实中的他应该不会看重材料二中的那一系列的令人目眩的头衔,当然也不会多在意材料三中有一些人的指责。

B.在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一事上,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记述周有光坚持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态度,但二者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C材料一是周有光的自述多写其晚年生活及感怀;材料二重在对周有光学术成就、地位的评判;材料三侧重淡对周有光身后论争的看法。

D.材料一中的周有光读书、写作、思考,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和老人的形象,材料二、三中的周有光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并不能让人心生敬畏。

E.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文字风格各异,或朴实,或严谨,或理性,因为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最终呈现出的面貌也就很不一样。

9.周有光反思年轻时的盲从,刘一达却批评一些人的怀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从怀疑的理解。5分)

试题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A“弥漫着些消沉的情绪错。C“不能认同表述不准确,原文只是表达了年轻记者这样称呼周有光无可厚非的意思;再者,本项的因果关系也不对。D“都是主观的不准确,材料二对周老功绩和成果多是客观陈述;材料三也引用有周有光的自述;二者对周有光的看法都不够准确错)

8ACB“对周有光所起作用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错。D“不能让人心生敬畏错误,材料没有敬畏之心的说法是在特定的背景针对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而言,这个说法也不准确。E“各自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错误,二、三则材料都有纪念周有光先生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02352a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