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谈莫言与村上春树

2023-04-11 00:58: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少华谈莫言与村上春树》,欢迎阅读!
莫言,村上春树,林少华

林少华,祖籍山东蓬莱,在东北出生长大。林少华就读于吉林大学,本科学的是日语,研究生偏于日本古典文学。从吉林大学毕业后,林少华与同是学日语的妻子一起在广州暨南大学执教。去年9月,林少华教授作为人才被青岛海洋大学引进岛城。在接受采访时,林少华教授说,他决意要到青岛来,一是他是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气候,二是他觉得青岛是一个在国内少有的美丽清新的沿海城市,很有发展前途。

在当今中国,如果你是一个村上春树迷,那么对林少华的名字就不会陌生。迄今为止的村上春树大陆版译作,几乎都是出自他手。当无数年轻易感的心被村上春树打动时,其实又何尝不是被林少华的译文打动呢?北师大学者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有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采访林少华,能感觉到他的低调,一如村上春树在日本的姿态。说起村上春树,也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滔滔不绝。对于一个至今还沉浸在村上春树世界里的译者来说,当很多生命的契合通过笔端传达出来的时候,语言反而显得多余。 结缘村上春树

问:看您的简历,知道您在日本呆过,也翻译过日本其他作家的作品。很想知道您是怎样与村上春树的作品结缘的,是你的主动选择呢?还是别人找的你?

林:《挪威的森林》刚出版时,我正在日本,自然对他有所注意。但当时我正在做的是中日古诗比较方面的一个课题,兴趣不在翻译。回国后一次开学术会议,一位老先生向漓江社推荐,说我的文笔很适合翻译《挪威的森林》。我这才认真读了他的原著,觉得真的很投合,就开始翻译,随后就是一本接一本,一发不可收拾。说实话,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还是感到庆幸的——这是我前半生做的不多有价值也开心的事情。

问:村上春树在中国有了众多的拥趸,尤以年轻人居多。作为翻译者,您个人最欣赏村上作品的哪些方面呢?

林:这点我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多次提过。我想我最喜欢也最让我心动的是他对孤独与无奈的赏玩与提升。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情境,但村上的与众不同在于他不把这种孤独与无奈写成负面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在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不无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就我个人而言,译起来格外入境,说得玄乎点,颇有点庄周梦蝶的味道。 问:年轻人喜欢村上,甚至会因此迷上他书中所涉及的音乐。那你会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喜欢他,比如说也去听一下《挪威的森林》到底是怎样的音乐

林:从我接到的大量读者来信看,多数人喜欢村上并没有年龄上的差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时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氛围,同村上作品背景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以至80年代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大部分人生活相对富足之后,人们的目光开始由羡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转向“内心的把玩与省察”。人们心里的孤独感特能在村上的小说世界中找到共鸣,最重要的是,村上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善待孤独与无奈。进一步说,村上让城里的小人物们看到了凡庸的日常生活层面上的情调和话。在这个意义上,村上文学显示的是孤独的美学、失落的美学、困顿的美学。这点同日本传统审美指向中注重枯寂美、凋零美不无传承关系。同时也不能忽视语言。我想无论哪种类型的读者,都会喜欢他那种优美、简洁、洗练、睿智、俏皮的行文


风格。若没有这种独特载体,其他一切恐怕都无从谈起。

当然,从喜欢的方式上说,我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去迷他书中的音乐、酒之类。我们喜欢的音乐类型也不一样,村上喜欢爵士乐,而我喜欢的还是中国的民乐。

问:我听说这次上海译文社要推出村上春树的17卷本文集,依旧由您执笔翻译。翻译了这么多作品,总该与村上本人打过交道吧?很想知道您对村上春树本人的印象。

林:19931996年我在日本讲学三年,村上正在国外,联系版权是通过信件、传真和电话进行的,彼此并没见过面。但就自己的感觉来说,我认为村上君同他笔下的主人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大约在于生活态度比较低调,村上不喜欢同外界甚至同行打交道,也不喜欢上电视接受采访。不同之处则在于,据说他非常爱他的妻子,两个人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

西方道具下的东方心灵

问: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再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更能感知二者的不同。同样是写青春,我似乎更能在村上的小说里找到那份心灵的契合。有意思的是,村上的小说世界并不刻意营造那份日本味,相反那里头随处能嗅到西方的符码,像披头士的音乐等等。但我们依然能捕捉到那份东方气息,这一点让我惊奇。

林:的确如你所说,村上小说的结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风格虽然有明显的西化痕迹,像是穿了一身西装,但他的意趣、情致的深处,仍然是很东方的。被浸染佛禅哲理的“无常观”、生死观、日本人固有的幽冥观以及物我一体的东方式自然观或多或少地规范着、影响着。另外,村上作品中情调的经营、细节的刻画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也仍然是日本式的。那种对物质利益的淡漠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豁达与洒脱,也是东方传统文人的遗传因子。 问:村上春树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国内阅读他已成为时尚。不知道在他自己的国度,他的作品处于什么位置?是划归流行呢?还是会像川端康成那样,成为一种经典? 林:在日本,文学有纯文学、大众小说之分。依我看,村上是属于前一类的。他的小说的确兼具畅销的特质,但同时又是有格调有品位又与众不同的。与其他日本作家相比,你尤其能感到他的不同:欧化的文体、西化的视角,对一切都保持的距离感以及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一体化等,构成了村上小说的特质。从作品关注的角度来讲,他与大江健三郎的共同点多一些。关注人的内心,而且又都是以爱心和社会良知为基础的,表现着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终极关怀。

责任编辑: 孙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10540510661ed9ad51f3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