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022-06-26 12:4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教育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中华,弘扬,传承,如何

小学教育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不但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教育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儿童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受用者。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那么,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阵地,就要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展开经典诵读体现中华文化、学科教学渗透中华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兼容中西传统节日等方面,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一是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崇尚美的民族,从小,我们的孩子就有了审美观点。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把审美文化传承下去。首先,要绿化美化校园。学校要在现有美化绿化基础上,布置部分奇石和花卉,以体现校园环境的层次性,以学生参与为主,提高美化绿化文化品位。奇石的布置要有灵气,花卉的布置要有造型和美感,要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要体现“一草一木都含情,一景一点都育人”的目的,使师生一进校园就被浓郁的传统文化所感染。其次,要装饰点缀教室楼道。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那么,我们就能够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山起微尘,千里始足下”“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等经典名言警句,以一种艺术的方式置于楼道、走廊等,表现在学生举手投足间。让师生随处可见师


生书画作品、教育活动照片以及经典格言警句,真正使“书香雅气”溢满校园。

二是要展开经典诵读体现中华文化。学校要在每天早上安排一段时间,统一诵读中华经典诗词;下午按不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等传统经典,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何为《弟子规》、如何活用《弟子规》中的条例”等相关内容,要把读“经典”与现代礼仪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养成“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品质,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的。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三是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教育古人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悟,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就要将中华文化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让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中华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相链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前展开“古诗接龙”活动,课中实行古诗词情景句表演等;在音乐课中,要渗透《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天是你的生日》《明月几时有》等中国的名曲,让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在体育课中要增设太极课,教会学生太极拳、太极剑等,让学生的文雅之气凝练在气定神闲的传统武术之中;在美术课上,要教会学生思南土家花灯、剪纸艺术、花甜粑等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要将思南这些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促动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应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要将“感恩教育”成为班会常规主题。力求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是要准确引导学生兼容中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而传统节日在他们眼里渐行渐远。所以,学校在中化文化教育中要注重与传统节日的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每学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传统节


日,给学生讲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节的由来。寒假作为一道寒假作业,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展开拜大年、抄春联、集灯谜等“中国年”活动,学校也要在春节期间张灯结彩,营造浓郁节日氛围;清明节要组织学生展开祭扫烈士墓园活动;端午节要展开包粽子、吃粽子活动;中秋节各班展开品月饼、赛诗文活动;总来说之,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育活动,促使全体师生用心去体验浓浓的“中国味”,感受醇醇的“中国情”,使民族文化在学校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认西方文化节,比如西方的母亲节、亲节,我们就要很好的接收,要帮助孩子记住父母生日,要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以此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

五要在“五心”教育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要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和“祖国好·家乡美”等主题教育活动。要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环境,认识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从纠正、规范学生每天的具体言行入手,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形成正视自己、诚信做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健全的思想和人格,教育学生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实际能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afcb6b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