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手法题训练及答案

2022-09-03 13: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手法题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鉴赏,手法,诗歌,答案,训练

一、2005(浙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川滇黔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四、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五、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六、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七、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八、(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九、(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9、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6) 十、(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海棠 ()苏轼 惜牡丹花 ()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一一、14.(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


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一二、1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一三、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

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一四、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一五、【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渡江[]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一六、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唐)钱珝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c4070e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