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

2023-03-10 06: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欢迎阅读!
鲁智深,水浒传,塑造,形象,人物

《水浒传》中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

鲁智深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名著《水浒传》里的重要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十三。他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故又被人称为花和尚。他为《水浒传》的读者提供了一种人生境界,使他们能在自身的生命历程中发现生命本身业已存在的光彩和生气,并指引他們为此而探索不止。

一、粗犷坦荡,不拘小节

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毫无疑问是个性格粗犷豪爽的人。这一点从他在小说中的出场方式便可见一斑: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的大汉大踏步竟入来。通过对其外貌体型简单的介绍,便确定了鲁智深豪气坦荡的形象。再看他出场时的环境,和史进初次相遇就立即说吃杯酒去,而在路上偶遇李忠时,想与李忠喝酒,便直接脱口而出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这里的语言直接,并没有顾忌所谓的情面,体现出了鲁智深率直的性格特色。

在小说中,作者形容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可谓是彻彻底底的性情中人。鲁智深也是个嫉恶如仇、除恶扬善的真好汉,他可以为仅是萍水相逢的妇女金翠莲送上银子,也会因镇关西郑屠夫的恶性将其打死。在被大众熟悉的鲁智深倒拔杨柳树一章中,他只是因为听乌鸦叫得聒噪,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道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树带根拔起,用词生动形象,寥寥几句就将鲁智深的粗狂表现出来。

二、英雄品格,真实善良

鲁智深作为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之一,最先带给大家的印象便是一位侠肝义胆,心存善念的英雄形象。李贽曾形容鲁智深是一位有着万全佛性的真和尚。管作为入了佛门的出家人,本不应沾染荤腥酒水的鲁智深无酒肉不欢,没有顾虑戒律清规,但他却能在结束生命,圆寂坐化前写下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样充分表现了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偈语。


此外,鲁智深与其他的梁山人物比起来,有着不同的英雄品格。例如,《水浒传》全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十分卑微的,甚至被明显的物化,梁山好汉也以近女色为耻,而在鲁智深的眼中,虽不至于多么的尊重,可他认为女性是处于弱势的群体,因此应当得到保护。在文中,他将镇关西打死,为的便是解救金翠莲父女。鲁智深还是一位注重友情的人,在林冲的发配途中,是他一路暗中为林冲除去危险,不图回报。这体现出了鲁智深的善良,也体现出他锄强扶弱的英雄品格。通过《水浒传》描写,我们能在鲁智深身上感受到一种温度,一种力量,他有着高超的武艺和天生神力,却不滥用,不滥杀无辜,只将一腔热血用于救人助人。

三、崇尚自由,率性而为

鲁智深在出家之后,依旧没有改掉平时自由豪爽的样子,不受戒律清规约束,从不像一般的和尚那样打坐念经,在佛殿的佛像前还是随心所欲,甚至多次下山喝酒吃肉,且在醉酒之后将同门的和尚打伤,也曾经因为酒后失神而破坏了塑像。关于他的这一面,曾有读者对其表示了批判,但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独到之处。

作者借助鲁智深醉酒耍疯的行为,将他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率性,随心而为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因他这样的性格,才能有不顾条框和规矩,坚持自己的本性,在看到恶行恶事时毅然出手相救。也因为他执着的追求自由,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在江湖中肆意游走,从正统出家的和尚,到看菜院子的差事,再到最后上梁山,成了真好汉,无不体现出他的英雄气概与自由追求的品格。鲁智深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人所缺乏的。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我国经典的名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独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并没有简单的将鲁智深塑造为完美、高大、只有正面性格的英雄形象,而是给鲁智深增加了一些缺陷,如鲁莽、易怒、粗鲁等,正是这些性格弱点,让人物更加的立体化、复杂化,也使得读者的阅读感受更加真实。鲁智深粗犷不拘小节,敢于打破陈规却又本性善良纯真的性格,以及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并重视兄弟义气,为朋友保驾护航的举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d91d8b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