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2022-08-06 15: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欢迎阅读!
潼关,百首,秋日,唐诗,楼》



唐诗三百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作品赏析】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风光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读者由此可见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家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诗人先勾画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地。“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洁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此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忙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




勾画四周风光,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爽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衬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由于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观察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行,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消失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一样,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原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旧梦着家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完毕,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ae4fa2b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