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23-01-21 16:5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欢迎阅读!
语教学,语学习,论及,启示,差异

: 从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入手, 重点分析了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等可控因素, 通过对这些可控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学习者; 个体差异; 外语教学 一、引言

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 很多研究者如Skehan, Larsen-Freeman, long Ellis 等对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显著成果, 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也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线之一。现代二语习得研究成果表明: 只有既重视共性研究又注意差异探讨才能有效解释学习者语言的生成过程; 对于外语教学而言, 弄清楚二语习得的内, 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 就能更好地开展外语教学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二、关于二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探求人们在掌握母语后是如何获得第二语言的。第二语言是指学习者学会母语后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学习的另一门或两门、多门语言。二语习得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过程。Larsen Freeman 认为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二语习得的发展过程, 如语言因素方面的源语、目的语、第一语言的标记性、二语的标记性、输入语的数量和种类、互动的数量和种类、反馈的数量和种类、二语习得的语境等; 学习者方面的年龄、语言潜能、动机和态度等社会心理因素、性格因素、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性别、兴趣等。[ 1] 三、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主要内容

国内外学者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Altman , 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主要包括年龄, 性别, 过去的语言学习经验, 母语熟练程度, 性格因素, 语言学能, 动机与态度, 智力程度, 感觉方式偏爱, 认知方式, 学习策略等。Skehan , 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主要有语言学能; 动机; 语言学习策略; 认知与情感因素, 包括内、外向性格, 冒险精神, 智力, 场独立的认知方式,焦虑感等。

Larsen, Freeman Long 通过研究发现, 影响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年龄; 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动机和态度; 性格因素, 包括自尊, 外向P内向, 焦虑感, 冒险精神, 对拒绝的敏感性, 移情性, 压抑性, 歧义容忍度等; 认知方式, 包括场独立P依靠, 范畴宽度, 审慎与冲动, 觉与听觉方式, 分析与格式塔方式等; 脑半球侧化; 学习策略; 其它因素如记忆和性别等。Ellis 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为两类: 个人因素和普遍因素。个人因素是个体学习二语的高度个性化的特征。普遍因素是与所有二语学者有关的普遍存在的特征。个人因素和普遍因素都具有社会的、认知的和情感上的内容。社会内容是学习者外在的, 涉及学习者与二语本族语使用者的关系。认知和情感内容是学习者内在的特征, 认知因素涉及学习者解决问题所使用的策略特点, 而情感内容是指 ( )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是学习者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语习得界关于成功学习者0的研究表明, 学习成功者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积极主动, 付出更多的努力, 积极寻找和利用各种外语学习机会。[ 3]

外语学习动机包括两个部分即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努力程度。教育理学的角度看, 动力源不外乎两类: 表层的物质刺激, 例如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 称为表层动力( surface motive) ; 深层的非物质刺激, 例如兴趣、增加知识等, 称为深层动力( deep motive) 如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学习者在动力源上的差别, 大致有两种情况: 有些人是/ 我要学, 有些人是/ 要我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深层动力来源于对所学东西的浓厚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本身直接引起的兴趣, 如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 或对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的过程有兴趣, 这就是直接兴趣。间接兴趣通常由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所决定。例如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 但他们认识到英语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学习的结果发生了兴趣。这两种兴趣能互相影响, 彼此转化。


兴趣有助于提高认识, 认识的深化有助于( ) 学习策略关于学习策略的涵义, 国外学者们的看法各有侧重。Chamot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

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Oxford 主张学习策略泛指学习者为了促进学习而采取的一切行为。尽管定义之间存在明显分歧, 但是学习策略始终被认为是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Abraham Vann 研究了英语学习成功者与非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他们发现二者所使用的策略类型并无显著差异, 英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学习策略的目的明确, 他们善于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以适应学习任务的需要, 而非成功者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则具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和无系统性。简言之, 英语学习成功者与非成功者的区别仅表现在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灵活性及适当性上。Green Oxford 指出, 在通常情况下, 英语学习成功者比非成功者更频繁地运用更多种类的学习策略。研究者们把学习策略分为六种, 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马晓梅等认为, 情感策略使用频率最高, 其后依次为补偿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及认知策略。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 对家庭及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他们必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此时, 对于学生的情感起着调控作用的情感策略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情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记忆策略是仅次于情感策略及补偿策略而被学生广泛采用的策略类, 它用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储存。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 但所有的认知策略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功能: 学习者对于所学语言的掌握和转化。补偿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在知识结构仍不完整( 特别是语法和词汇知识不足) 的情况, 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元认知策略是高于单纯的认知策略的一种学习策略, 它起着管理和调控学习过程的作用,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协调自身学习。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 所以, 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要与人发生关系, 而正确使用社会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 ) 学习观念

语言学习观念就是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所持有的看法。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学习观念作了分类。Yang 将其归纳为元认知和动机两类基本观念。元认知观念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元认知知识, 包括学习者对自己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如他们的语言水平、学能、学习风格和个性等) 的认识, 对第二语言学习任务( 外语学能、语言学习的性质及难度) 的认识, 以及对如何学好第二语言或外语( 即对学习策略的认识) 的认识。动机观念则指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方面的观念, 包括Pintrich 提出的三个动机要素: 学习者对自己第二语言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任务的结果和难度的期望值; 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作用和兴趣的认识; 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情感反应。文秋芳则划分了管理和学习两类观念。管理观念指学生对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和调控策略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学习观念则是指学生对如何才能掌握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张。研究表明, 成功的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过程、自身能力以及有效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深刻的认识,而这些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又具有促进作用。不成功的学习者则常常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对学习任务的性质、要求和难度持有消极或狭隘的看法。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语言学习模式表明, 语言学习观念是影响语言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第二语言学习模式, 习者的语言学习观念会决定他们的语言学习方法, 而这些方法会通过在学习和交际环境中使用的策略反映出来。根据归因理论, 如果学习者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可以控制的因素, 如努力不够, 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相反, 如果他们将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1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部分。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和提


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尽管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供系统的指导, 学生则可以更全面、高效地掌握它。Oxford 指出, 学习策略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策略是自学的工具, 尤其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其次, 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的人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 而且学得更有效率。如果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偏爱, 不同的学习者也可能达到相同的语言习得水平。

( ) 及时发现学生错误或消极的学习观念, 教会他们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灌关于语言学习的元认知和认知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做细致的调查, 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一是建立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应尽量多鼓励、表杨学生, 批评、惩罚他们。另外, 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这样就会让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二是经常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兴趣以及对英语课的期望, 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三是不要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存有偏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可以采用多维的评估标准, 如努力的程度、课堂的表现等, 而不仅仅依据分数。四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观念。尤其是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 教师应帮助他们从努力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当上来找原因, 而不是从能力的不足因此, 在今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的时代, 教师的角色决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承担起更好地激发学生高质量学习的责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可借鉴优秀学习者的特点, 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 自我识别、/ 自我选择、/ 自我培养和/ 自我控制,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七、结语

学习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找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 即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可以说每一种理论对外语教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从不同侧面指导外语教学。所以, 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才能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 努力将可控因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个人需要, 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策略指导, 就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 1] 杨连瑞.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 5) : 11- 16. [ 2] 刘润清, 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 3] 马冬梅. 影响互动性交际中意义磋商的主要因素[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 7) : 32- 36.

[ 4] 文秋芳, 王立非.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 9) : 28- 32.

[ 5] 戴运财. 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 J] . 宁波大学学报, 2005, ( 5) : 30- 34.

[ 6] 向前进. 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 11) : 19- 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0aa22cf111f18583d05a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