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2022-12-25 01: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欢迎阅读!
修养,开设,护士,人文,课程

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梁立

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关键词:课程设置;护理教育;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05)02-0054-02

1 课程开设目的

1·1 时代呼唤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科学是“立世之基”,没有科学,人是无法生存、生活、生产的,因此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积累科技知识、学习科研方法、培育科学精神。人之本”,没有人文,人充其量也就是努力地完成某一项工作。但他不知人为何物,社会具有什么样们既没有高远的理想,也缺乏宽阔的胸怀;既少智者的睿智,也无仁人的儒雅,当然人生的意义和价他们的视域之外。这样的人人格非理性化,世界观、价值观平庸化,缺乏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21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因而,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是因为:第一,教育者奠定完备的知识基础。世界和人生都离不开科技和人文,所以一个只有单一的科学或人文知本不是完整的“人”,他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第二,这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科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同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这是创主要源泉。要成为创新型人才,两者缺一不可。第三,这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一个人的生质生活密切相关,主要取决于科学;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主要取决于人文。生理和心理健影响的。第四,这有利于受教育者与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一个人要想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界在内的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凭借外部条件发挥个人的作用。科学承认人文关怀外部世界,只有承认外界和关怀外界,才能达到“天人合一”[1]。由此可见,一个人无论,他不但要接受科学教育、还必须接受人文教育,这样他才能成为“完整的人”。 1·2 护理呼唤人文精神

今天,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护理既是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行项最具人性最富人情的工作;它必须是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护士则是融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高素质的专业工作者。

近些年来,中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很快,很多医院都在推进整体护理,提倡“以人为本”。但现阶理仅仅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但忽视了内涵的建设。如果说整体护理是棵大树,那么人文精神则是的土壤,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在护理实践中,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以体理内部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但是与国外的护理相比,我们在要体现在缺乏与患者的情感交流。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是护理理念与职责内涵的内化障碍。尊重个人尊严、权利,消除国籍、种族、肤色、性别、政治、宗教信仰的差异,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护士都应世界护理固有的信念。中国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相对薄弱导致护士缺乏人文精神,这是造成职责内涵内化障碍的主要原因。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见,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怎么能适应整体是强护士人文教育的出发点。

1·3 护理人文教育需要创新


近几年来,加强在职护士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护理美学、人会学等课程在很多学校相继开设。但是人文科学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学和经济学,甚至还涉及到与人性有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生命科学的有关知识,如果这些知识都作为课程开设,是不现实的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该形成立体化的人文教育框架,:将护士必备的人文知识整合为“护士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将更广泛的、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人文知识作为选修课程开设;面融入到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文教育,达到提高护士人文修

2 课程教学的原则和特点 2·1 指导思想

以适应社会对21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为宗旨,以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有机结合为目标,以培养合素质为重点,以“教”和“学”兼容为特色。 2·2 教学原则

①体现护理岗位对专业人才人文知识和素质要求的标准———针对性;②体现受教育者的心理具备的认知、情感前提———理论性;③体现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指导、训练和提高作用—性;④体现交叉综合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创新性。 2·3 教学内容

根据护士应具备的语言文学修养、文化传统修养、人际关系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思维修养,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人文课程,本课程重点阐述文化学社会学、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伦理学、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4 教学方式

文学科具有化感性,它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看重结果,而前者更注重过程。 用而言,一个人学习和积累人文知识的过程就是个体和群体对社会文明认同的过程,就是人的心灵人格不断升华的过程”[2]。而在此过程中人文学科对个人、社会显现出来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我们特别重视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系统讲授、精学辅导、案例讨论、热点问题分析、情景模拟及解决问题训练等。尽可能使人文课程的教学摒弃简而注意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 2·5 师资配置

本课程整合了多门人文学科知识,并力图体现与护理学科的结合,所以人文课程教师或护理 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知识面不够的问题。为适应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我们一是抓紧对关知识的培训,二是由人文课程教师与护理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6 考核形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同样应该将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并着眼于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我们将课堂的练习都作为平时成绩记载,教师还经常布置一些灵活多变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提出观论。终结性评价时,教师采用开卷的方式,将平常的思考题作为考题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开设是一个新尝试,有待完善之处很多。但只要不断探索,护士人文教育一定新路子。

摘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年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0c1074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