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乐舞-1

2022-12-24 00:1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的乐舞-1》,欢迎阅读!
乐舞,唐代



唐代的乐舞

中国乐舞文化源远流长,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不断地传入中原地区。随着唐以后,国家统一,政治长期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比较开放,促使唐音乐舞蹈非常发达,与唐诗相辉映。

音乐方面,唐朝初年沿用隋九部,至唐太宗时增至十部,即燕乐(宴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十部乐原是按乐种、地区或国别分类的,具有民族地区或外来音乐特点,但后来逐渐被“坐部伎”和“立部伎”所代替。唐代的音乐成就很高,就它发展的起势和整体来说,它是继承清商乐并以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为主,兼容国内各民族音乐成果及外来音乐的新音乐但并不是任何乐曲都具备

这种性质,实际上广大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按照各地自己的传统和规律在发展着,并未受到外来影响。唐朝的音乐文化中,仅就当时的乐曲而论,数量就大为可观,后人无法完全统计。仅就唐玄宗时长安的崔令钦在安史之乱后回忆写成的《出教坊》一书(该书在流传中有残缺)记载保留的就有杂曲曲名343曲,大曲曲名59曲。

舞蹈方面,主要成就表现在:①舞蹈艺术已完全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并涌现出许多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和名垂后世的优秀节目。《霓裳羽衣舞》是软舞典型代表。这是宫廷艺人依据唐玄宗创作的乐曲而编练的舞蹈,舞者装饰华贵,技艺精湛,乐队配器齐全,乐舞相得益彰。《剑器舞》是当时剑舞中的杰出代表。杜甫曾目睹过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表演此舞。②西域舞蹈普及到中原,深受汉族人民的欢迎。西域地区游牧健儿热烈奔放、欢快爽朗的舞蹈风格,非常适合盛唐雍容大度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唐代的崇佛思想又使得人们乐于观赏印度舞蹈。因此胡乐胡舞风传内地,从官中到民间流行胡舞,蔚然成风。例如,快速急转的胡旋舞,大幅度腾跳的胡腾舞。此外,中原舞也进一步吸收融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形成新型唐代舞蹈。③民间集体舞兴旺发达。唐代流行的路歌是以足踏地为节拍的自娱性集体舞。这本是汉代流传下来的民间舞,歌词往往是同一曲调即兴填词,反复传颂,欢唱的歌声响彻行云,如李白《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生动地描写了踏歌流行的情况。朝廷有时也组织大型踏歌活动,尤其在节日期间。此外,寺院佛事舞也非常盛行,很多词曲都已载于敦煌遗书中,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b22366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